氣象局將於元旦起提升空氣質量指數標準,旨在更主動和及時提醒公眾和敏感人群適時採取預防措施,並非代表本澳整體空氣質量變差。 (氣象局圖片)
氣象局代局長鄧耀民(右)、氣候暨大氣環境中心代主任譚振威出席昨日的說明會。 (陳宇東攝)
本澳由元旦(2021 年1 月1 日) 起提升空氣品質指數標準,收緊各級空氣品質水平對應的污染物濃度指標,加強空氣品質預報和提示,增加對敏感人群的防禦建議,並優化空氣品質指數的圖示和呈現方式。新的空氣品質指數主要把「普通」級別對應的污染物濃度值收緊至世界衛生組織(WHO)空氣品質準則(AQG)過渡時期目標2(IT-2)的水平,而「良好」級別則收緊至WHOAQG 建議的最嚴謹指引值。
地球物理暨氣象局昨(29)日就提升空氣質量指數標準舉行說明會,代局長鄧耀民表示,提升空氣質量指數標準後,預計屆時空氣質量指數達到「不良」的日數將有所增加,但強調收緊標準後不代表「不良」日數會大幅上升,旨在更主動和及時提醒公眾和敏感人群適時採取預防措施,並非代表澳門整體空氣品質變差。
鄧耀民表示,今年1至10月空氣「不良」日數為七日,預計轉用新標準下,「不良」日數會增加約20%。他續指,在2017年至2018 年,大潭山錄得「不良」的日子約30至40日,以新的標準計算則增加至40至50日,同樣增加約20%。但他強調,空氣質量與天氣情況息息相關,因此不代表明年亦會一樣,相信「不良」日數不會因此而大幅上升。
每日至少發布四次預測
氣象局氣候暨大氣環境中心代主任譚振威介紹,當局將加強預報時效及效率,新標準取消日指數及時指數,整合成新空氣質量指數,每日至少發布四次預測,預測時效亦由原來的19小時延長至31小時,可以較以往提早發布特別提示,增加預警性。同時亦會以顏色區分不同空氣質量,以及訂立了容易受空氣污染影響的敏感人群。當局將於下(1)月1日更新手機應用程式,屆時市民更新後便可查看新空氣質量指數。
被問及日後如何持續改善空氣質量情況。鄧耀民回應表示,以今年空氣質量狀況來看,相對於去年受污染物濃度影響情況的確有所下降,相信是受疫情影響下,人類及工業活動減少所致,因此今年達「不良」日數亦有所減少;但空氣污染情況視乎氣象變化,氣象局只是負責監測及預報部門,對於如何改善環境、減排及制定相關政策措施,氣象局會為制定及執行部門提供相關協助。
氣象局將於元旦起提升空氣質量指數標準,預計達到「不良」的日數將增加約20%,但並非代表本澳整體空氣質量變差。 (陳宇東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