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行政法務司施政辯論上,議員施家倫指出,過去坊間一直流傳一句說話,「可以做高技,就唔做廳長、可以做顧問、就唔做局長」。行政長官早前也表示,「找人做局長很難」。一方面是局長難找,另一方面是社會對部分官員有更高的要求,完善官員問責制度有很大的呼聲。他希望政府要破局盡快找到解決辦法。
他指出,政府曾經表示會對問責機制、績效評審、領導主管紀律責任進行全面梳理,然而在明年施政方針中,未將完善官員問責制和績效考核制度列入,不知道有何顧慮。對於有建議指出,應該公開第三方績效評審報告,以發揮社會監督機制,司長對此有何取態?他表示,要解決這個問題,首先要理順部門之間和部門內部的職權,加快推動部門重整和授權制度,清晰各職階的權責,建立起更加科學精準的問責機制;其次要改變目前的官員委任制度,創設開放多元的領導及主管人員招聘選拔制度,讓更多願意承擔、肯作為的人,有渠道擔任領導職位。否則,這個問題不解決,很難可以真正落實到官員問責。
行政法務司司長張永春在回應時表示,官員問責方面,績效評估也討論了很多年,在這方面政府嘗試過自行評估,亦嘗試過交由第三方進行。至於為何沒有寫入明年施政方針當中,主要原因為政府現時正在研究當中,要尋找符合本澳情況的績效評估。目前,本澳各部門之間的職能都完全不同,有些部門有公共服務,有些部門沒有公共服務,如果以市民的評價作為績效評估指標,會存在不公平性,所以這方面需要時間進行研究尋找。
明年施政方針中,當局未將完善官員問責制和績效考核制度列入。 (資料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