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意見倡為貓隻強制植入晶片杜絕棄養。(讀者提供)
貓狗長期處於狹小空間會導致壓力形成,亦同時會產生抑鬱及焦慮問題。 (梁佩茵攝)
吳浚明澳栢獸醫診所醫生
陳漢強澳門愛護動物協會理事會主席
劉佩珍建議,政府可開設一些有關課程規定飼主去上堂,讓飼主多知悉解決寵物問題的方法,減少棄養情況。 (梁佩茵攝)
在2016年9月生效的《動物保護法》,未有處理流浪貓狗問題,市政署市政諮詢委員會委員林宇滔認為,2007年至2015年實行的流浪貓「TNR計劃」有一定成效,只是貓隻棄養問題一直沒有解決。他指出,《動保法》僅規定滿三個月的馬及狗須植入晶片,而沒有對貓隻實行同樣要求,此法律漏洞加劇了貓隻棄養情況,若棄養問題沒有加劇,進行「TNR計劃」絕育後的流浪貓數目自然也不會增加。他建議除應盡快恢復本澳流浪貓「TNR計劃」外,也應盡快修法要求貓隻須強制植入晶片從源頭杜絕棄養。動保團體更建議開設相關課程規定飼主修讀,了解飼養寵物應有知識,培養責任感,減少棄養。
對於有建議強制為貓隻植入晶片杜絕棄養,澳栢獸醫診所醫生吳浚明表示,為寵物領牌植晶片在各世界各地已是大勢所趨,不過亦需要關注會因此而衍生的問題。他表示,所有植入物對於動物都有一定刺激性,加上貓的「應激反應」比狗大,當牠們受到環境壓逼,或心理壓力過大,可能會出現休克等嚴重情況,故需要留意獸醫在進行植入晶片時的設備及當時的環境氣氛控制。此外,在檢查晶片操作上亦需要考慮,避免引起貓隻過激反應。
吳浚明指,目前,本澳的餵養者一般是需要移民才會帶貓隻到市政署植入晶片,「又要使錢,隻貓又要痛!」加上有風險存在,一般養貓人士都不會選擇植入晶片。
植晶片需定期續牌
他認同為貓植入晶片可減少棄養問題,但同時擔心可能因過程繁複領養率可能大減,若日後修法規定貓隻需要植晶片,估計會與狗隻相同,需要定期續牌,以及需每三年打一次狂犬病疫苗,有些貓隻可能對外出及打針有過激反應,對此或較難操作。
現時的流浪貓狗被捕捉後被關在市政狗房,本澳的動保團體不時也會「出手」打救即將被人道毀滅的貓狗。
不過,不單市政狗房,本澳不少團體容納動物空間早已飽和,貓狗長期存在於一個封閉空間對其身心也不健康。吳醫生指,貓狗長期處於狹小空間會導致壓力形成,亦同時會產生抑鬱及焦慮問題。
倡路環未開發地設中轉站 供貓犬術後休養 癒後放回
動保團體去年10月開始與市政署持續商討「TNR計劃」可行性,並提交方案執行,建議政府在行政、財政以及土地資源支援,包括借出路環上一些未開發的國有土地作「TNR計劃」中轉站,市政署去年底在市政署諮詢委員會上表示,需在封閉的特定環境進行,澳門沒有任何地方是封閉,計劃執行有困難,有計劃與動保團體合作,在路環黑沙劃定一定區域做初步試驗,一段時間後論證有否成效。惟相關計劃其後不了了知。
社會對流浪動物關注度不足對於在路環覓地設置狗隻絕育中轉站的可行性,澳門愛護動物協會理事會主席陳漢強承認有一定困難性。他表示,本澳一直未有正式統計流浪動物數字及跟進相關情況,他認為不論是政府或一般市民均對流浪動物關注度不足,在社區上的流浪動物是正在增加或減少亦未有實際數字,要清楚實際情況才可探討流浪動物對市民是否造成滋擾或影響,在市民可接受情況下有多少空間供流浪動物生活,在未有相關數據貿然下展開計劃反而可能會對流浪動物造成傷害。他亦提到,流浪動物在路環放回的後續較難追踪,而且對牠們的災害無法預計。
愛協今年1 至10 月拯救了126 隻流浪狗及143 隻流浪貓。陳漢強稱,減少流浪動物不應依賴一種方法,除了研究「TNR 計劃」可行性,首先應更多關注流浪動物的源頭,如虐殺及棄養等問題。過去曾收到有一些社區的市民反映該區流浪貓減少是因為有人「捉啲貓來食」,他希望社會及政府多關注流浪動物在社區的情況。他又認為現時養寵物太容易,可考慮對一些曾棄養動物的人士規管不能再次購買或領養動物,從多種手段減少流浪動物。
養寵物前「停一停、諗一諗」針對流浪猫的「TNR計劃」無疾而終,當然針對流浪狗的相關計劃現時亦無下文,本報曾就此詢問過市政署,但至截稿前仍未見回覆。若政府現階段未有重啟的準備,杜絕棄養似乎是唯一減少流浪動物的方法。澳門保護遺棄動物協會副主席劉佩珍稱,雖然是老生常談,但養動物前一定要想清楚,要考慮自己是否有足夠的時間及經濟能力去照顧寵物,牠們一旦年紀大了便需要更多心力去照料。她又提到,政府在此方面多作宣傳教育,未必需要去到「養寵物要考牌」,但至少開設一些有關課程規定飼主去上堂,讓飼主多知悉解決寵物問題的方法,培養責任感,減少棄養情況。
動保團體建議借用路環上一些未開發的國有土地用作實行「TNR 計劃」的中轉站。 (梁佩茵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