控制人員昨日晚間對「嫦娥五號」進行首次軌道控制。 (央視截圖)
「嫦娥五號」昨日凌晨在海南文昌發射中心順利發射升空。(新華社圖片)
「嫦娥五號」月球探測器分為四大部分,上升器和著陸器將在抵達月球軌道後與返回器及軌道器分離,降落月球,完成採集任務後,上升器將自月面升空,與返回器在月球軌道對接,返回地球。 (互聯網圖片)
嫦娥攬月 創五個第一
1、首次月面自動採樣
嫦娥五號將採「鑽取」和「表取」兩種挖土模式採樣,採集約兩公斤月壤,為期約兩天。
2、首次實現月面起飛
完成採樣後,樣本將保存在嫦娥五號的上升器內。上升器將與著陸器分離,自主定位定姿起飛。
3、月軌無人交會對接
上升器起飛後,嫦娥五號返回器與軌道器將與其交會對接,將採集到的月壤轉移到返回器內。
4、首次再入帶樣返回
返回器以每秒11公里的速度返回地球,將採用半彈道跳躍式再入返回技術,在大氣層上「打水漂」,減速後再返回地面。預計降落在內蒙古。
5、首次月壤儲存分析研究
這是我國首次大規模進行月壤樣品存儲、分析和研究。圖為美國阿波羅15號帶回的月壤樣本。
中國探月計劃迎來又一次挑戰。圖為長征五號運載火箭。 (新華社圖片)
昨日凌晨4時30分,一道耀眼紅光照亮南海之濱的黑夜,「嫦娥五號」月球探測器由長征五號運載火箭搭載,在海南文昌發射中心成功發射升空。這是中國航天史上首次邁出地外天體採樣的第一步,也是中國探月工程首階段「繞、落、回」三部曲的收官任務,更是中國航天史上至今最複雜、難度最大的任務之一。按照計劃,「嫦娥五號」將降落在月球正面,採集約兩公斤的月球土壤後返回地球,這是繼1976年8月18日前蘇聯「月球24號」探測器最後一次採集月球樣本後,人類時隔44年再次對月球發出的挑戰。如果成功,中國將成為美國和前蘇聯後第三個完成採集月壤任務的國家。
中國探月工程分為「無人月球探測」、「載人登月」和「建立月球基地」三個階段,首階段又分為「繞、落、回」三部曲,自2007年「嫦娥一號」發射升空之後,中國探月計劃一直嚴格按照此一邏輯推進執行。至昨日「嫦娥五號」成功發射,中國探月工程來到「繞、落、回」的收官階段。
兩次發射著陸 月軌自動對接
「嫦娥五號」探測器由中國空間技術研究院研製,是中國首個實施無人月面取樣返回的航天器,全重8.2公噸,由軌道器、返回器、著陸器與上升器四部分組成,內含15個分系統。是嫦娥家族探測器中裝備最複雜、先進的一代。
國家航天局探月與航太工程中心副主任、嫦娥五號任務新聞發言人裴照宇介紹,「嫦娥五號」在經歷地月轉移、近月制動、環月飛行後,著陸器和上升器組合體將與軌道器和返回器組合體分離,軌道器攜帶返回器留軌運行,著陸器承載上升器擇機實施軟著陸,按計劃開展月面自動採樣等後續工作。
根據國家航天局介紹,整個任務包括兩次發射(地面及月面發射)、兩次著陸(月面及地面著陸),月壤樣本採取及封裝,返回器月軌自動對接等多項難點,是中國航天史上最複雜、難度最高的任務之一。
23 次軌道控制 六次重大分離
長征五號任務型號團隊總體主任設計師彭德雲指出,此次飛行任務共計23天,將有23次重大軌道控制、六次重大分離控制,團隊事前已進行過緊密演練。首次軌道修正於昨日晚間10時成功進行,該次修正是整個任務中最重要的調整,是為彌補運載火箭發射入軌產生的偏差,過程中同時會測試探測器主發動機性能。該發動機將在後續近月制動、返回地球軌道時使用。除昨晚的修正外,嫦娥五號前往月球的過程中還將有兩到三次的修正,比過去的探月任務更多。
預計十年後實現載人登月
中國探月工程總設計師、中國工程院院士吳偉仁此前透露,中國載人登月將在 2030年左右實現,並在月球南極建立國際月球科研站,在此之前,「嫦娥六號」和「嫦娥七號」將先後前往南極進行勘探。包括對月球地形地貌、物質成分、空間環境進行綜合探測。
內地媒體報道,今次「嫦娥五號」進行的分離和對接項目,與美國阿波羅計劃載人登月使用的技術類似。而且美國進行載人登月前,也同樣做過月球軌道交會對接試驗。
人類為甚麼要登月挖土?
研究月面土壤能夠幫助人類了解月球的演變史,對於研究太陽系45億年的變遷也有重大意義。嫦娥五號著陸區位於月球正面最大的月海風暴洋北部呂姆克山脈附近,不但是人類從未到過的區域,當地也存在大約13億至20億年前的玄武岩,蘊藏著月球火山活動及太陽活動的許多信息,具有巨大的科學價值。此前中國僅有一公克月壤,是上世紀70年代中美建交後美國贈予中國的。
部分土壤送往毛澤東故鄉
中國探月工程總設計師吳偉仁早前表示,嫦娥五號帶回的月壤,將分為兩份保存,一份放在北京,一放保存在湖南。「毛主席曾說過:可上九天攬月,現在我們實現了,所以把月壤放到湖南是對毛主席的告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