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對本澳經濟打擊是回歸後前所未見,零售、飲食及旅遊業均一落千丈,我們要做定心理準備,澳門很有機會迎來十年以來的首次通縮。
原來對上一次本澳出現通縮,要數到十一年前,當年因為金融海嘯影響,澳門在09年9至11月間,連續三個月消費物價指數(CPI)出現負值,但之後就不再復見。
然而,今年本澳的CPI自3月的2.47%一直往下行,5月跌到1.67%,6月已跌至不足1%,7月見0.23%,8月份更跌至0.03%,即是接近零;換言之幾乎沒有通脹,按此走勢,9月份不難見負值。往後如何,很視乎內地恢復簽註後的遊客量,但通縮的機會仍然不少。
通縮出現,物價下跌,有人會說銀紙變得好使,因購買力變相得以上升。現實是市場會出現「延後消費」的效應,在物價回調時,人們會認為遲點買將會更便宜,大部份人更加不願消費,市場消費不能盤活,結果更拖低經濟表現。
通縮許多時是伴隨經濟倒退的現像,在經濟不景時,市民的工資肯定難如過去般年年上升,不減薪已經手屬萬幸,再壞情況是連工作也隨時沒有。面對如此境況,市民更多會省吃儉用,以防減薪或失業時有儲蓄可過緊日子。
通縮下商品價格勢將跌,房地產往下調的機會也十分高,正如上面所說,通縮下打工仔人工非但很難上升,反倒有機下跌,若然經濟情況持續差勁,公司裁員,就連工作也丟掉,那還有何能力供樓,市場的購買力必然大打折扣。
除了實際購買力下跌,心理因素也是一大原因。 「延後消費」效應同樣會在買樓上出現。當樓價下調初期,或許會有不少買家願意搶入,因為過去本澳樓價一直高企,當眼見突然回調,等待多年的心理下,多願意入市。但當樓價逐漸往下行時,大家開始意識到,原來等多一些時間可以買得更廉宜,又眼見之前買入者,當賬面出現虧損,於是都不願入市。
香港九七後連年通縮,結果樓價跌足六年,日本泡沫經濟爆破,經濟收縮,樓價迷失三十年,跌到東京樓平過東莞樓。本澳市民也別掉以輕心,澳門黃金十年將暫告一段落,未來怎樣難說,但要做足準備,應對通縮難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