澳門大學工商管理學院教授劉丁己指出,澳門人均保單為一張,比其他發達國家地區較少,保險業未來還有很大潛力上升。 (阮漢賢攝)
今年上半年本澳保險業保費收入達164億元,比2019年同期高出接近20億。對此,澳門保險中介行業協會創會會長曹錦泉表示,在澳門的低息環境下,整個行業開始發展儲蓄性投資保險,生意額亦隨之增加。保險業的產品更新速度快,可能有保險公司設計了回報率高的產品,吸引市民投購。而在疫情下,房地產、股票和外匯等投資波幅較大,風險愈來愈高,市民可能在上述投資工具上套現,把現金投資到較穩定及回報理想的保險產品,引致保險毛保費上升。
有學者指出,近年很多內地居民特意前來澳門了解本地保險產品,內地市場目前已佔澳門保險業生意額的相當一部分,而且本澳人均保單相比其他發達國家和地區較低,認為保險業未來仍有很大上升潛力。
澳門大學工商管理學院教授劉丁己指出,澳門保險業近年的發展方向都以內地市場為主,透過大灣區融合,相信能從大灣區推廣到全國各地。他引用數據指,內地人均保單0.2張,而澳門人均保單一張,仍低於美國四張、日本四張、香港2.5 張、台灣1.3張。加上澳門是中國人均GDP最高的城市,比起香港和台灣,保險業未來還有很大潛力上升。
劉丁己表示,近年內地客戶佔了澳門保險業很大一部分生意額,在疫情初期封關期間旅客量銳減的情況下,保險業毛保費仍能有雙位數增長,主要來自本地居民的購買,除了是因為疫情看到醫療需求外,收入下降、資產配置亦是促成居民加保的原因。亦有居民擔心將來疫情會成為常態,所以為自己提早準備一筆資金,以確保將來再有同類情況出現時,在收入下降的情況下仍能保持消費力及一貫的舒適生活模式,所以劉丁己認為這次疫情對澳門保險業是機遇大於危機。
澳門保險中介行業協會創會會長曹錦泉指出,本澳疫情穩定後,保險業界才有機會再接觸客人,因此最近兩至三個月保險業的生意額比早前回升不少。但他認為,不論國內及澳門均向患上新冠肺炎的市民提供免費醫療,因此不見得有很多市民因疫情購買醫療保險。雖然內地疫情防控成功,但香港持續出現社區感染個案,內地居民未能到香港購買保險,澳門的醫療和儲蓄性產品選擇也較多,相信不少人會選擇轉到澳門購買保險。
市民余小姐在疫情爆發後購買了針對新冠肺炎而推出的保險,希望「買個安心」。 (李浩遠攝)
從事保險業的李小姐表示,近年較多客人購買儲蓄性保險。(李浩遠攝)
買「疫情保」求安心
市民余小姐表示,自己本身有買儲蓄、醫療和意外保險,但她認為,在疫情之下意外增多,很多事情也意想不到,因此在疫情爆發後便購買了針對新冠肺炎而推出的保險,雖然保額不是特別高,但希望「買個安心」。此外,她又指,銀行利息一直不高,自己會從收入中拿出足夠使用的流動資金,其餘便撥入保險。
市民徐先生指自己有購買危疾和儲蓄等保險,他表示由於擔心自己身體不好,所以購買了保額較大的保險,因此在疫情爆發後也沒有購買因疫情推出的保險。
從事保險業的李小姐稱,公司也有因應新冠肺炎疫情推出保險產品,不少客人選擇購買,以防萬一;同時可能礙於通脹環境,近年較多客人購買儲蓄保險。她又指自己在從事保險工作後便意識到保險的重要性,基本上已為自己購買不同類型的保險產品,在意外發生時可獲得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