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料來源:國家統計局網站
2020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目標實現之年,也是全面打贏脫貧攻堅戰和「十三五」規劃收官之年。(新華社圖片)
擺脫貧窮、過上豐衣足食的「小康」生活,是中華民族千百年來孜孜以求的理想社會,也是當代中國人民為之拼搏的奮鬥目標。2020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目標實現之年,也是全面打贏脫貧攻堅戰和「十三五」規劃收官之年。儘管遭遇新冠肺炎疫情的衝擊,但在習近平總書記為核心的黨中央堅強領導下,全國人民萬眾一心,取得疫情防控的階段性勝利,推動經濟社會秩序加快恢復,也為今年決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決戰脫貧攻堅,注入更強大信心和動力。
「小康」一語最早見於《詩經.大雅.民勞》中的「民亦勞止,汔可小康」。這裡的小康雖然有別於大同社會,但同樣表達對社會生活穩定,豐衣足食,國泰民安的嚮往。1979年12月,改革開放總設計師鄧小平會見日本首相大平正芳時,創造性地使用「小康」來描述中國現代化的目標,並提出了路線圖和時間表。
從建設到建成小康社會
到了世紀之交,經過全黨全國各族人民艱苦奮鬥,中國人民的總體生活水平增速超過預期,在此基礎上,黨在十六大後正式提出把全面建設小康社會作為2020年的奮鬥目標。之後又經過十年的發展,黨十八大調整為把全面建成小康社會作為2020年的奮鬥目標。如果說建設更多是一種前瞻視野,是把小康社會當作一項宏大事業來做的話,建成則是從倒計時角度,著重從完成目標角度來要求的,更多強調的是緊迫感。
為確保這一奮鬥目標如期完成,黨的十八大以來從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全域出發,提出並形成了「四個全面」戰略佈局,通過深入推進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國、全面從嚴治黨,為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提供堅強有力的戰略保障。
居民收入快速增長
十八大以來,居民收入基本與經濟發展保持同步,為決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打下堅實基礎。2019年,全國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0,733元(人民幣,下同),首次跨入30,000元大關(見表格),比2000年實際增長4.4倍,年均實際增長9.2%。中國居民用60年時間實現了人均可支配收入跨萬元大關,分別用五年時間實現跨元與30,000元大關,居民收入水平持續較快增長,不斷邁向新台階。
全體居民收入翻一番目標接近完成。十八大提出到2020年實現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宏偉目標,實現城鄉居民人均收入要比2010年翻一番。按現價看,2019年全國居民人均可支配是2010年的倍。按可比價看,2011—2019年全國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九年累計實際增長96.6%,全體居民收入比2010年翻一番的目標接近完成。
貧困人口大幅减少
打贏脫貧攻堅戰是決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關鍵。經過70餘年的不懈努力,尤其是十八大以來脫貧攻堅的精準聚焦和持續發力,中國實現了人類有史以來最快速度和最大規模的減貧,中國貧困人口數量從1978年的7.7億減少至2019年底的551萬,貧困發生率從97.5%下降至0.6%。人類歷史上從未解決的絕對貧困問題將在我國得到歷史性解決。
區域性整體貧困基本得到解決。貧困地區減貧成效明顯,到2020年2月底,全國貧困縣從832個減少至52個。在收入方面,2019年,貧困地區農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1,567元,是2012年的2.22倍。2019年末,貧困地區農村貧困人口362萬人,比年末減少了5,677萬人;農村貧困發生率從2012年末的23.2%下降至2019年末的1.4%,年均下降3.1個百分點。
兩個百年承前啟後
十八大報告提出「兩個一百年」奮鬥目標,一是到中國共產黨成立100年時(2021年)全面建成小康社會;二是到新中國成立100年時(2049年)建成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經歷71載砥礪奮進,今日之中國,正站在實現「兩個一百年」奮鬥目標的歷史交匯點上。
目前,中國人均國民總收入達到較高水平的10,410美元,首次突破美元大關,高於中等偏上收入國家9,074美元的平均水平;人均預期壽命提高到77.3歲;恩格爾系數(食品支出佔總日常開支的比重)降至28.2%,城鄉差距不到3%等等,反映全面小康社會建設水平較高,但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和脫貧攻堅戰也到了最後衝刺階段。
新中國成立至今所取得的歷史性成就,以及今年抗擊疫情的矚目成果都充分證明,在共產黨領導下,中國人民完全有自信也有底氣實現第一個百年目標,奪取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及脫貧攻堅的偉大勝利,並乘勢而上開啟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新征程,向著第二個百年目標奮勇前進,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繼續奮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