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澳門中學生國家歷史文化認知指數2019年度調查報告」發布會下午在澳門大學舉行。(梁雄業攝)
中國歷史文化中心主任朱壽桐表示,中國與本地歷史本為一體,本地教育今後應想辦法將兩種歷史融合,並將之編製成新教材,供本地學生使用。(梁雄業攝)
研究去年11月至12月初進行,以全澳十所中文授課中學共1,391名初中二年級學生為研究對象,最終有效樣本1,147人。(梁雄業攝)
「澳門中學生國家歷史文化認知指數2019年度調查報告」發布會下午在澳門大學舉行。研究去年11月至12月初進行,以全澳十所中文授課中學共1,391名初中二年級學生為研究對象,最終有效樣本1,147人。
研究顯示,澳門中學生國家歷史文化認知指數的平均值為80.1分(100分為滿分),本地歷史文化認知指數的平均值為72.1分,表明中學生對本地的歷史文化有正面認知,但稍低於對國家歷史文化的認知。對比2017年所做的同一個調查,兩項認知數據均上升約一成。
研究總結指出,家庭、媒體和學校三方面對於澳門中學生的歷史文化認知有主要影響,三者之間有緊密關係。儘管調查顯示中學生的歷史文化認知有提高,但與內地其他城市的同類型研究相比,還未達到令人滿意的程度。
中國歷史文化中心主任朱壽桐表示,本以為本澳中學生歷史文化指數與2017年分別不大,豈料整體上升約一成,他笑言喜出望外。他又指中國與本地歷史本為一體,本地教育今後應想辦法將兩種歷史融合,並將之編製成新教材,供本地學生使用。
廣大中學校長陳建邦表示,根據研究結果將來校方會加強本地歷史教育,並多帶學生到大中華區了解中國歷史。(編輯:梁雄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