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澳旅遊區商戶對旅客望穿秋水,「十一黃金周」假期能否帶來期待已久的旅客人潮? (張庚睿攝)
飯店經理吳先生
疫情後生意下跌約六至七成,而在廣東省自由行恢復後,增加約一至兩成旅客光顧,最希望在恢復全國自由行後能回復正常市況。 (阮漢賢攝)
金飾店經理關先生
近數月政府推出消費卡計劃,加上廣東省恢復自由行,吸引熟客前來光顧,生意輕微回升,惟仍然只有零星人流,寄望全國自由行恢復後人流可有所回升。(阮漢賢攝)
飲品舖負責人吳小姐
早前廣東省自由行恢復後,對生意「起不到任何幫助」。她認為恢復全國自由行後情況可能會有好轉,但旅客入境仍要做核酸檢測,只能保持觀望態度,能達到過往一半的旅客數量已經很好。 (阮漢賢攝)
旅遊業議會理事長黃輝認為,「黃金周」假期對業界而言是「試水溫」的好時機。 (阮漢賢攝)
「我哋都休息咗半年,最希望在恢復全國自由行後能回復正常市況」,早日恢復往日榮景,是全澳上下的願望,隨著新冠肺炎疫情受控,內地旅客自由行陸續恢復,下周三(23日)全國公安機關將開放申請來澳旅行簽註,令不少商戶對「十一黃金周」與中秋連假市況有所期待。不過,內地旅客是否能夠「如約而至」,還存在不少變數。旅遊局局長文綺華就明言,內地連假期間訪澳旅客人數應有好轉,但不會出現大量旅客訪澳的景象。儘管如此,不少商戶仍懷著「既期待又怕受傷害」的心情,緊鑼密鼓作好迎接旅客的準備。
全國公安機關將於下周三(23日)起恢復辦理內地居民赴澳門旅遊簽註,包括團隊遊和個人遊。自當日起,內地來澳出入境簽證措施大致上已回到疫情發生前的模式。不過,內地公安機關需要七個工作日的時間處理簽註申請,審批核發的時間較以往多出許多,意味著內地旅客若在23日立即申請簽註,最快也要10月1日才能獲發。儘管如此,今年「十一黃金周」與中秋連假足足有七天假期,各行各業仍然期待能夠迎接全國各地的旅客。
宣傳防疫成效提升來澳意欲
旅遊局局長文綺華早前表示,現時每日約有15,000人次旅客入境,預料全國恢復辦理來澳旅遊簽註後,訪澳旅客人數會有好轉。但她也指出,現時通關流程變得比以往更複雜,很難對旅客人數作出準確預測,相信亦不會馬上恢復大量旅客訪澳的景象。
相較於內地其他城市,旅客入境澳門會多出至少兩個程序,包括核酸檢測及旅遊簽註,預料會對旅遊意欲產生影響。不過,旅遊業議會理事長黃輝接受本報訪問時指出,澳門是內地第一個能夠出境遊的目的地,相信有旅客對出境遊抱著期待,尤其是年輕人,建議政府和業界能夠大力宣傳澳門防疫成效。
管理疫情風險 分區精準防控
入境旅客數量增加,相對也加大疫情防控的壓力,萬一再有新增輸入個案出現,對經濟將造成一定打擊。對此,特區政府推出「熔斷機制」,為不同情況預作準備。社會文化司司長歐陽瑜11日出席活動後受訪表示,特區政府就分級分區精準防控管理措施已有初步構想。她說,澳門地方小,分級分區管理要精準,分得愈小,受影響的居民亦相對較少,有利疫情控制,當相關措施條件成熟後,會盡快對外公布。
降低生意預期 「有平時五成已超標」
中小企聯合總商會理事長馮健富向本報表示,「十一黃金周」對本澳整體復蘇有一定作用,「會比疫情嚴重嘅時候好返少少,但都係唔敢期待太大。」
疫情期間,不少中小企業都打起「價格戰」,期望以最好的優惠吸引更多顧客光臨,馮健富指出,不少餐廳落力打折,推出大平賣,「30蚊一份冬瓜盅都有」,他相信現有的優惠已經有足夠誠意接待旅客。至於黃金周期間,生意額達到多少算理想?馮健富坦言,若能達到去年同期50%,算是超乎預期;黃輝則認為,有平時30% 已算相當好。
酒店機票減價 營造全城促銷氛圍
黃輝說,過去每逢「黃金周」酒店機票價格必定高企,但今年因疫情原因,酒店客房價格十分優惠,希望可以讓旅客留下過夜。加上特區政府與有關企業推出機票優惠,以及與內地網上平台合作推廣促銷,相信誘因已經足夠。
他認為,「黃金周」假期是個「試水溫」的好機會,業界毋須過於進取,應盡量延續疫情期間的優惠及提供更多優惠予旅客。
永利:黃金周是復蘇的開始
在博彩業方面,永利澳門副主席兼執行董事陳志玲接受傳媒訪問時稱,現時最重要是保持疫情穩定,做好防疫措施,酒店入住量及旅客量正按部就班恢復。她稱,做生意是看長遠,下半年業績肯定會比上半年好,但認為業界與政府目前並非以回復以往業績為目標,而是以下半年作起動,為明年經濟復蘇做好準備,形容是「重新練習,再度出發」。她形容,國慶黃金周是經濟恢復的開始。
在復蘇旅遊業方面,特區政府也已作出有關部署。特區政府9月1日起推出「擴客源、興經濟、保就業」計劃,與騰訊、阿里巴巴以及澳門航空合作,旅客來澳前可通過關注澳門特區旅遊局的微信公眾號和飛豬小程序,分別參與酒店和機票優惠的抽獎活動。旅遊局與貿促局也將於本月26至29日,在北京王府井舉行推廣活動,推介澳門旅遊和美食,之後還會到内地其他重要城市繼續進行旅遊推廣活動。
各界預料,「十一黃金周」假期能為本澳經濟復蘇起到一定作用,但就不敢太過樂觀。 (張庚睿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