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局計劃將荔枝碗船場片區(左)打造為多功能活動空間。(劉志衡攝,文化局提供圖片)
當局計劃在益隆炮竹廠鋪設棧道,並設置休憩設施。(劉志衡攝,文化局提供圖片)
文化局副局長梁惠敏昨(10)日在新聞發布會上表示,文化局正對氹仔益隆炮竹廠舊址未來活化利用進行規劃研究,為了善用土地,生態以及文化資源,文化局對益隆炮竹廠開展局部開放計劃,將保留該址內的建築物和原有布局,對受損的建築物進行排危加固,鋪設棧道連結各分區及設置休憩設施等,沿途設置說明牌展示益隆炮竹廠歷史,建築功能及炮竹製作方式等內容,待相關土地權屬處理程序完成,並在環境安全的情況下,爭取盡快開放部分空間予公眾參觀。
兩遺跡見證澳門歷史
文化局亦擬對荔枝碗船廠片區較具條件的地段包括X11至X15號及X19號,優先進行修復及活化工作,打造為一片集文創市集、休閒廣場、多功能活動空間及石灰廠展示館等功能的場地,供市民休憩活動之用。
益隆遺址至今依然保存完整,見証舊城區的煙火製造業歷史。回想本澳炮竹業於上世紀5、60年代形來高峰,至今已有數十年歷史,與當時的神香、火柴成為本澳三大手工業,當時益隆在內等八間炮竹廠,工人近4,000名,提供眾多就業機會。其後在80年代,炮竹業在本澳息微,1926年成立的益隆炮竹廠亦於1984年結業正式停業。
荔枝碗村是路環島舊村之一,村名的由來,與昔日此處曾廣植荔枝,其海灣形狀如碗有關,荔枝碗村旁為已廢棄的造船廠區,船廠片區的建設始於上世紀五十年代,是澳門現存最大的船廠片區,亦是華南地區保存至今較具規模的造船工業遺址之一。荔枝碗船廠片區的價值主要體現在20世紀中後期的造船工藝、因造船業而形成的荔枝碗村的生活脈絡及村落形態,以及整個片區的景觀脈絡,特別是其親水和親山的關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