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1970年至2016,全球野生動物平均數量減少68%。(WWF圖片)
WWF表示,人類過度捕撈海洋動物及破壞野生環境。(WWF圖片)
《地球生命力報告2020》提到,地球生命力指數僅是顯示近幾十年物種種群嚴重下滑的眾多指標之一。(WWF圖片)
國際非營利性環境保護組織世界自然基金會(WWF)今(10)日發布《地球生命力報告2020》(簡稱《報告》)顯示,自1970年至2016,全球野生動物平均數量減少68%。這種災難性的下降趨勢未有放緩跡象,警告人類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破壞大自然。
《報告》顯示,除野生動物種群數量減少,植物多樣性也嚴重下降。在對全球不同植物分類群和地區具有代表性的數以千計的樣本物種評估之後發現,五分之一(22%)的植物有滅絕風險,且大多數處於熱帶地區。
與海洋或森林相比,淡水生物多樣性喪失速度更快。《報告》顯示,淡水地球生命力指數監測了944個物種、3741個種群,其數量平均下降了84%,相當於自1970年起每年下降4%。
WWF表示,隨人類焚燒森林、過度捕撈海洋動物及破壞野生環境,野生動物數量正大幅減少,形容人類正破壞自己的家園,對健康、安全及生存構成風險,大自然正發出求救信號,時間無多。
《報告》中還提到,地球生命力指數僅是顯示近幾十年物種種群嚴重下滑的眾多指標之一,除此之外,物種棲息地指數、基於世界自然保護聯盟瀕危物種紅色名錄的紅色名錄指數、生物多樣性完整性指數均指向過去幾十年間地球生物多樣性呈現淨減少的趨勢。
WWF每兩年發布一次地球生命力報告,其中的地球生命力指數(LPI)是報告的重要內容。LPI由倫敦動物學學會(ZSL)提出,目前追蹤近21,000個種群的物種豐度,包括全球範圍的哺乳類、鳥類、魚類、爬行類和兩栖類的數據,用於衡量生物多樣性的變化。(編輯:麥敏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