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類經濟產業用地分布圖。(《總體規劃》草案圖片)
新城A區居住區模擬圖。(《總體規劃》草案圖片)
新城A區康體設施模擬圖。(《總體規劃》草案圖片)
根據《澳門特別行政區城市總體規劃(2040)》草案(下稱《總體規劃》草案),當中明確住房規劃三個重要目標方向,包括居住用地基本滿足到2040年預測人口的住屋需求;優化將來職住平衡空間布局;建設宜居新區等。居住空間除新城區外,還將研究在青洲、氹仔、石排灣增加新的居住用地。
在都更方面,則計劃透過土地利用分配,優先發展北區-2、中區-1等發展年期長、建築物樓齡較高的區域。草案預計,基本能滿足2040年80.8萬預測人口的住屋需求。
昨日公布的《總體規劃》草案提出將全澳土地劃分為居住區、商業區、工業區、旅遊娛樂區、公用設施區、生態保護區、公共基礎設施區、綠地或公共開放空間區。
工務局城市規劃廳長麥達堯表示,現時本澳居住區約佔全澳土地17%,未來希望透過新城A、C和D區,以及氹仔北、石排灣和青洲等新土地的建設,規劃研究增加新的居住用地,逐步緩解現有部分地區人口密度偏高的情況。
青洲不再增加公屋
被問及為何仍新增青洲的居住用地,麥達堯回應指,青洲仍有較多未開發的土地,雖然總體規劃希望現有居住區不再大幅增加人口,但不代表所有區域都不作居住用途設置,具體居住容量將在詳細規劃中訂定。工務局長陳寶霞則指出,青洲區用地及氹北用地基本為私家地權,未來不會規劃作公屋用途。
奧雅納工程顧問城市規劃經理梁銘茵則表示,本澳到2040年屬於中程度預測,保守合理估算澳門人口增長將會速度放緩,而總規設有五年檢討機制,未來可到時按實際人口增長幅度調整總體規劃。
考慮北區-2、中區-1優先都更
總體規劃草案提出以都市更新的契機,透過土地利用分配,重新規劃住屋、商業、公用設施、公共開放空間等,提升居民生活素質,強化城市多核心發展。
草案提出未來的18區中,以北區-2及中區-1為都市更新優先發展區域,工務局城市規劃廳廳長麥達堯表示,北區-2主要為祐漢、台山區;中區-1則東起松山,西至新橋、提督馬路,因為該區建築物較舊及人口密度較高,故建築優先推動都更進程。
麥達堯表示,由於工業對社區有影響,故希望將工業區集中設置。現有居住區附近的零散工業用途希望轉非工業用途,如改為商業用途,因與慕拉士連成一片,希望轉為商業區域。
新城A、D區增大型康體設施
規劃作全澳性且獨立佔地的康體、教育、醫療、文化、社會及市政服務等設施的區域為公用設施區,如體育館、高等院校、醫院、博物館、康復院舍及墳場等。鼓勵複合利用,持續優化公用設施的可達性及與居住區的連接性,以擴大服務覆蓋範圍。規劃構思於新城A區南端及路環荔枝碗新增全澳性文化設施,於逸園跑狗場原址、新城A、D區規劃增設大型康體設施,並於南灣湖C、D區規劃政府設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