委員鄭洪光建議政府可考慮將內港防洪閘優化為一座具擋潮防洪、通航通關和商業用途的多功能綜合體。(鍾佩欣攝)
中區社區服務諮詢委員會平常會議今(2)日舉行。有委員於議程前發言時關注内港擋潮閘的建造。委員鄭洪光指出上月颱風「海高斯」襲澳,導致內港一帶廣泛水浸,為根治水患問題,特區政府提出於興建擋潮閘,並委託機構進行相關的研究和設計。
鄭洪光認同興建擋潮閘的做法,但建議政府可考慮將內港防洪閘優化為一座具擋潮防洪、通航通關和商業用途的多功能綜合體。具體做法是採用三層式建造,下層用於防洪,中層作為通關通道,上層為商業或政府建築。該建造方法除了可發揮防潮、防洪功能外,同時可建造一個新型、便捷的口岸,還有配套建築分別供珠海和澳門使用,屆時亦可增設旅遊設施等。
委員歐陽廣球則指出下環區面積約0.5平方公里,居住人口逾43,000人,區內受舊城區的條件限制,休憩活動設施嚴重不足。早前工務局計劃在司打口公園地下興建一個容積為1.5萬立方米的蓄洪池,以改善區内受水浸的情況,但至今仍未有施工日期。據居民反映,公園中間的大型噴水池,觀賞價值大於其實用價值,縮減居民活動空間,更難以舉辦大型的戶外活動,加上風雨亭細小破舊難遮擋風雨,以及公廁不足等問題。
歐陽廣球則建議當局,將公園的水池移平,或與蓄洪池升級改造為停車、蓄水兩用,舒緩區內車位不足,同時擴大可使用的活動空間,豐富公民教育資訊廊的軟硬件設施,構建多功能戶外大型公園供居民閒餘使用,藉此改善區內休憩設施不足的情況。(編輯:賴蘇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