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高等教育私立學校通則》將於2021年9月1日生效,學校須設有教師及家長在內的校董會,職權可委任和免除校長,以及監管辦學方針等,有任職教師的聽眾今(2)日在電台時事節目《澳門講場》中表示,擔憂校董會成員或會涉及利益衝突,導致學校財政賬目模糊混亂。
教青局顧問高級技術員盧小鵬回應稱,法例規定校董會須制定章程,成員共由七人組成,並規定章程內容須包括迴避制度,即校董會討論議題若涉及個別成員利益,有關人士須迴避討論,並不能參與處理相關事項。財政賬目方面,她稱,校方亦需向教青局提供會計帳目,以便當局監督學校財政支出。
至於有家長關注加入校董會的方法,盧小鵬表示,須視乎學校制定的相關章程,基本法保障教學自主,私校通則亦讓辦學實體自行任免有助學校發展的人士加入校董會,但學校校董會章程制定後,須交由教青局確認才能生效,這是自主和監察的平衡。
另外,有家長擔憂新學年中學的歷史、地理科、視覺藝術和音樂科獨立分科為必修課後,會加大學生學習壓力。教青局教育研究暨教育改革輔助處處長鄭錫杰解釋,有關修改對總課時沒有增減,相信不會增加學生太大壓力,但可令學習更系統化、更全面,培養學生愛國愛澳精神。鄭錫杰舉例指出,歷史作為必修科目,無論文組或理組學生均須修讀,學校可自主安排有關課時。(編輯:馮靖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