勞工局表示,截至7月底,持藍卡外僱員約18.3萬人,較2019年12月31日底減少1.3萬人。(張庚睿攝)
市民林先生原本從事零售珠寶行業,自3月起失業至今仍未找到新工作,因需養活一家四口,面對著很大經濟壓力。(古金元攝)
立法會議員 梁孫旭
中區南區工商聯會會長 李卓君
受疫情影響,訪澳旅客大減,令本澳經濟大受打擊,最新本地居民失業率3.8%,為達到九年以來新高。(張庚睿攝)
新冠肺炎疫情今年初來勢洶洶侵襲本澳,至今已達八個月時間,無論是團客還是自由行旅客都一度被隔於一關之外。在遊客絕跡情況之下,本澳經濟大受打擊,各行各業陷入前所未有的「寒冬」,而本澳居民失業率更上升至3.8%,總體失業率升至2.7%,為2011年第四季以來最高。市民林先生向《力報》透露,自己從今年3月開始失業至今,要養活一家四口的他,多年來的儲蓄已幾近耗盡,迫於無奈只能返回內地家鄉暫住。他希望政府能夠重視本地居民失業情況,幫助一眾失業者尋找工作。
在本澳從事珠寶行業的林先生,原本工作穩定,卻被一場突如其來的疫情「擊倒」。他接受本報訪問時表示,今年2月連同幾位本地員工被原公司要求「清假」,之後均在3月突然被解僱。一直是家中「頂樑柱」的林先生,兒子仍在讀書階段,太太已多年沒有工作,家中還有年過八旬的父親,一家四口努力節省開支,每月開支仍約需超過一萬元,有一定的生活壓力。
林先生怒斥公司解僱數位本地員工,卻留下大部分外僱,他指出,外僱的作用是在本澳人力不足時進行輔助,然而如今公司卻本末倒置,想方設法留下外僱,本地員工卻可有可無。對此他強烈要求政府檢討外僱退場機制,「依家疫情首先要保障本地人嘅飯碗吖嘛!」
「帶津培訓」難解燃眉之急
憤怒又無奈的林先生,面對當下窘況,也只能馬上尋找新工作,雖然擁有一定工作經驗,但半年來仍未覓得工作,「唔係我唔想搵,而係實在好難搵。」得知政府有推出為失業人士而設的「帶津培訓」,他第一時間報名參加課程,但他指出,目前市面上正招聘的工作對專業技能有較高要求,或者對口性較強,「唔係一個培訓班就可以解決到問題」。林先生又稱,曾經去勞工局登記失業狀況,至今僅獲得當局轉介一份工作,並且有關店舖仍未開張,無法解決其燃眉之急,之後再也沒有獲得當局其他轉介。
降低薪酬仍無法入職
被問及是否接受轉行,林先生坦言,當前最重要是能夠找到工作解決生活問題,他亦深知薪酬肯定無法達到疫情前的水平,因此對薪酬已沒有太大要求。他又無奈道,澳門物價高,剩下的積蓄難以長久支撐日常生活,如再無法找到工作,就只能回到消費水平較低的鄉下生活一段時間,待經濟回復後再回澳門尋找工作。
本澳今年失業率不斷攀升,總體失業率從第一期(3月至5月)2.1%升至第三期(5月至7月)2.7%。立法會議員、工聯副理事長梁孫旭認為,一些依附在博企的企業,如餐飲、零售等行業,因遊客大減無法維持經營,只能無奈結業,有關員工只能被解僱,類似情況比較多。
他續稱,在疫情期間收到不少求助,部分員工已經失業數月,然而其職業技能未能適應其他行業,導致無法轉行,他呼籲失業人士,在經濟較差的現況下,只能將就一下,待環境好轉或會找到更好的工作。
議員促檢視外僱政策
勞工局昨(27)日公布,截至7月31日,持藍卡外僱約18.3萬人,較2019年12月31日減少13,319人;今年1月至5月共有5,246個專業及非專業外僱許可續期不獲批准。對於有本地僱員懷疑被無理解僱一事,梁孫旭表示,有收到有本地僱員反映為何本地員工被解僱,外僱卻能繼續上班,他已將有關情況向勞工局反映,並相信勞工局會跟進情況。
梁孫旭指出,現時已看到勞工局不斷透過外僱退場機制,騰出空位供本地居民就業,包括針對適合本地居民工作的崗位,有些外僱「藍卡」到期亦不再獲得續約,並逐漸了解到有些博企的外僱正陸續退場。他又認為,政府需利用現在時間去檢視如何進一步完善外僱政策,因現時狀況與過去已截然不同,也要應思考如何避免本地居民「冇工開」。
中區南區工商聯會會長李卓君透露,在疫情期間中區有超過10%商舖結業,有關員工固然會失業,但他指出,正常情況下企業基本不會無理解僱本地員工而留下外僱,因解僱本地員工後會失去聘請外僱的名額,因此只會考慮先解僱外僱。
本地員工要求高難入職
李卓君又指出,不少本地員工優越感太強,應聘提出要求過高,但實際價值與薪金並不對等,最終找不到工作也屬正常。他建議這些員工需要充實自我,提高自身競爭力,才能有底氣議價。
梁孫旭也認為,市面上未必每個職位都適合本地居民,如一些厭惡性或工資低的工種,本地人定不會願意去做,他引述上半年其團體職介所求職登記接近500人,最終成功入職不足30人,主要原因是僱主提供的價格無法滿足求職者要求,或是求職者的職業技能未能滿足企業要求。他認為勞工局也可能面對一樣的情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