蚊叮除令人皮膚痕癢,也有可能傳染疾病,如何控制蚊患是公共衛生的重要一環。據報美國佛羅里達州政府批准一項先導計劃,預計明年在佛羅里達礁島群,放出7億5,000萬隻「基因改造蚊」,希望透過「以蚊制蚊」來控制埃及伊蚊,預防寨卡病毒、登革熱和黃熱病等致命疾病。
有關計劃在今年5月獲得美國國家環境保護署批准,至今再得到聯邦政府及州政府許可。報道指,這種「基因改造蚊」被命名為OX5034,是由美資持有、基地設於英國的轉基因公司Oxitec研製。而據了解,OX5034體內有一種蛋白質,由牠們繁衍的(有吸血習性)雌蚊後代,將會在幼蟲階段便會死,而只靠花蜜為糧食的雄蚊後代則將帶著有關基因繼續繁衍,從而滅絕所有吸血的雌蚊,避免牠們傳播疾病。
然而,在計劃獲通過後,惹來當地民眾反對,據報已有逾24萬人聯署反對。有環保組織就擔心,「基因改造蚊」一旦遭其他鳥類、昆蟲或哺乳動物捕食,或會構成潛在威脅,另外亦或產生對殺蟲劑有抗藥性的蚊,認為屆時將帶來無法預料的後果。
參與計劃的機構則強調,有關做法不會為人類或環境帶來不利影響,並指出OX5034已在開曼群島、巴拿馬和巴西測試,效果良好。其中,巴西測試便順利把埃及伊蚊數量減少高達95%。
埃及伊蚊身上攜帶寨卡病毒、登革熱、基孔肯雅熱和黃熱病等可致命疾病。在2009年至2010年期間,佛羅里達州因為埃及伊蚊而爆發登革熱,但不管是一般殺蟲劑或是針對幼蟲的殺蟲劑均不得要領,還要用上食蚊魚等各種方式,才見效。報道指雖然埃及伊蚊在佛羅里達州的蚊種僅佔1%,但滅蚊組織每年便為埃及伊蚊投放超過100萬美元,佔資金總額10%,耗費龐大。(編輯:盧妙雯)
埃及伊蚊可以將登革熱、寨卡病毒等致命疾病傳給人類。(AP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