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片!【過億廢口罩】隨意丟病菌周圍飛?

團體倡設收集箱分開處理
20/08/2020
84301
收藏
分享

蔣晶認為,設置口罩收集箱或會成為病菌溫床,建議可於箱內設計殺菌功能。(阮漢賢攝)

劉太同意設立口罩收集箱,並認為可減低細菌傳播風險。(阮漢賢攝)

疫情防控常態化,本澳每日都有大量口罩被棄置,若後續處理不慎可能對環境造成損害。(資料圖片)

林宇滔表示,一般焚燒處理即棄口罩,足以殺滅細菌和病毒,反而需擔心在運輸過程中產生二次污染及危害。(張庚睿攝)

陳俊明擔心,普通垃圾焚化爐溫度不足,未能將焚燒口罩時所產生的二噁英劇毒化學物進行結構破壞。(張庚睿攝)

新冠肺炎肆虐逾半年,自今年1月22日本澳出現首例確診個案後,市面隨即湧現口罩等防疫用品瘋搶潮,其後政府推出「保障口罩供應計劃」,大大穩定民心。疫情雖緩和,但防疫將常態化,口罩將成為市民每日基本防疫必需品,一個細小而輕薄口罩確實發揮到防疫重要作用,但每日產生數十萬個口罩,會否引發另一場災難——口罩污染?

醫生:向內對折棄於有蓋垃圾桶

政府的「保障口罩供應計劃」至今已進行至第20輪,截至本月初已售出逾1.16億個口罩,長久累積下來即棄口罩數量相當驚人。註冊女西醫蔣晶表示,市民從耳邊脫下口罩後,盡量不要接觸表面層,然後將口罩向內對折放進有蓋垃圾桶內。若想進一步嚴謹處理,可將其放入袋內密封後丟棄,並謹記完成後要用梘液清潔雙手。市民蔡先生表示,脫下口罩後會直接丟棄至有蓋垃圾桶內,再清潔雙手。而吳先生則稱,因擔心口罩曝露於空氣中會二次傳播細菌,自己會盡量選擇有蓋垃圾桶丟棄,平時亦教導小朋友如何正確棄置口罩。

設口罩收集箱意見不一

口罩在疫下使用後容易沾上病毒,陳俊明建議,政府可設立口罩廢品收集箱,以便單獨處理即棄口罩。目前,台灣花蓮縣已實行此做法,避免市民將口罩丟在一般垃圾桶內,令病菌堆積太久而增加感染機會。蔣晶認同這是好方法,但亦不可忽視當中的風險。她表示,若收集箱內部分口罩屬疾病人士使用,收集箱或會成為病菌溫床,她提議可於箱內設計殺菌功能,將危險度降低,同時亦提醒負責處理的人員必需具有較高的預防安全知識。市民劉太亦同意設立相關收集箱,可減低細菌傳播風險。

億個口罩焚燒恐遺毒物?

傳新澳門協會理事長林宇滔表示,現時政府以一般焚燒處理即棄口罩,爐溫達800度,足以完全殺滅細菌和病毒。而陳俊明則認為,普通垃圾焚化爐爐溫不足,未能將焚燒口罩時所產生的二噁英劇毒化學物進行結構破壞,並會殘留飛灰上。若沒有妥善處理,最後只會毒害土壤。因此建議應將口罩當作危險廢物處理,以更高爐溫將有毒成分再分解。

環保局回覆本報查詢指出,澳門清潔專營有限公司會將口罩垃圾收集並運往澳門垃圾焚化中心作高溫焚化處理,焚燒的溫度必須保持850攝氏度以上,足以殺滅病毒,亦可有效減少排放氣體中的污染物(如二噁英),並會確保焚化中心尾氣達標排放。

口罩分解回收利用難

不少國家或地區均以焚燒方式處理口罩,但過程中產生的化學物質是環境污染的原兇之一,究竟是否有更環保的做法?目前市民使用的防疫口罩材料組成,主要為不織布(聚丙烯)、過濾層及橡筋等,均屬無法分解的塑膠。根據鄰近地區專業人員指出,若將口罩內的聚丙烯抽出再造,的確可做成袋或容器,但這些物質回收再造時,不單要高溫處理,也要做專門的細菌處理,才能產出廉價材料,而且沒人願意使用口罩作材料的製品。林宇滔指出,現時並沒有成熟回收技術,可有效回收口罩而產生效益,他相信這是全新的研究方向,因此安全處置口罩才是目前最重要的課題。(編輯:馬曉珠)

檢舉
檢舉類型:
具體描述:
提交
取消
評論
發佈

力報會員可享用評論功能

註冊 / 登錄

查看更多評論
收藏
分享

相關新聞

推薦新聞

找不到相關內容

七日預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