截至本澳時間8日早上約8時,全球累計確診增至超過1,952萬例,累計死亡超過72.2萬例。(力報製圖)
美國仍是疫情最嚴重的國家,逾509萬人確診,16.4萬多人不治。(新華社圖片)
巴西過去一日新增確診數雖有見回落,但當地疫情仍然嚴峻。(新華社圖片)
新冠肺炎疫情持續,據Worldometers網站即時統計,截至本澳時間8日早上約8時,全球單日新增將近29萬,累計確診增至超過1,952萬例;連續2天新增近6,500人不治,累計死亡超過72.2萬例。美國約翰霍普金斯大學網站數據則顯示,全球確診人數超過1,927萬,超過71.8萬人死亡。世界衛生組織就表示,截至歐洲中部時間7日上午10時,全球確診病例達至18,902,735例,當中死亡病例709,511例。
美國仍是疫情最嚴重的國家,逾509萬人確診,16.4萬多人不治。據報,該國加州新型冠狀病毒死亡人數已增至逾1萬人,成為國內死亡個案第3多的州份,紐約州仍是死亡人數最多州份,至今有超過3.2萬人去世。紐約州州長科莫宣布,州內700個學區新學年可以復課,但最終由地方教育當局決定,成為美國少數恢復面對面授課的州份。科莫表示,只要學校所在區域病毒檢測呈陽性的比率低於5%,就符合復課條件。一度是疫情重災區的紐約市,近期的病毒檢測陽性比率都維持在1%左右,其他多個城市更錄得低於1%。
另一方面,美國國家過敏症和傳染病研究所所長福奇預計,能夠製造出有效程度達98%的疫苗機會很微,所以不能放棄以其他公共衛生措施來防疫。他表示,科學家期望疫苗至少能夠有75%的防護程度,但他認為,防護程度達到50%或60%,亦都能夠接受。福奇又說,大眾或會認為疫苗能夠令病毒大流行不再存在,但實際上是要好好控制這種病毒。
確診病例數排全球第2的巴西,單日新增確診連續3天超過5萬後終於稍為回落,過去一日新增4.9萬多人感染,累計超過296萬人確診,當中近10萬人不治。
亞洲多國疫情持續,其中亞洲最嚴重、已累計確診突破200萬例的印度,單日再增6萬多人感染,是連續第2天新增確診超過6萬,全國累計病例增至接近209萬例。有流行病學家預測,印度的疫情仍有一段時間才會見頂,擔心醫療系統會崩潰。
在日本,當地疫情近日持續反彈,7日新確診1,598人感染新型冠狀病毒,創單日新高。其中東京新增462人,逼近迄今最多的472人,是本月1日以來首次單日新增確診數超過400人,亦是連續11日每日確認感染人數超過200。大阪新增255人,連續2天創新高。沖繩首次達到100人。全日本迄今感染者累計達45,829人,包括「鑽石公主號」郵輪的乘客船員在內則為46,541人。死亡人數方面,當天千葉、長崎、鹿兒島各新增1人,神奈川和大阪各2人,總計達1,056人。首相安倍晉三重申,疫情尚未達到需要政府再次發布緊急事態宣言的狀態。
文萊衛生部7日晚報告1例輸入性確診。這是該國92天來首次報告新增病例。文萊衛生部表示,患者是一名24歲的文萊男性公民,5日從也門經馬來西亞吉隆玻返回文萊,6日出現呼吸困難等症狀,目前正在文萊國家隔離中心接受治療,病情穩定。文萊此前連續91天無新增確診,正逐漸放寬社交管制措施,推動復工復產。文萊目前累計確診142例,其中治癒138例,死亡3例,1例仍在接受治療。
歐洲方面,法國的新冠疫情近日同樣持續反彈,過去24小時新增2,288例,創下自5月30日以來最高單日增幅。法國衛生總署6日發表公報確認,在7月27日至8月2日期間,法國本土確診新冠病例7,500多例,較前一周增加33%。不過,法國高等教育部當地6日宣布9月起復課,但強調要遵守防疫措施,鼓勵在課堂上盡量要戴口罩。法國學校因疫情於今年3月16日起關閉,至5月11日解封後部分學校逐步復課,但高等學府方面,包括74間國立大學仍未重開。
據報由於法國感染數字出現上升趨勢,挪威、芬蘭和愛爾蘭等多個歐洲國家對法國遊客實施嚴格入境措施。其中挪威宣布把法國列入紅色高危區,所有入境法國人必須隔離10天。除了法國外,瑞士、摩納哥、捷克和瑞典兩個地區也被列入這範圍。根據挪威外交部,這些地區的患病率在過去兩周每10萬居民出現超過20例病例。芬蘭對法國旅客也有嚴厲限制,至今仍禁止非必要和認可旅遊的法國人入境。前往首都赫爾辛基的法國僑民需出示居住證明或與當地居民有家庭聯繫,又或公幹理由。暫時只建議法國人自行隔離,但沒有監管。愛爾蘭則要求法國旅客在14天內盡量留在住所,以及申報自我隔離地址。在丹麥,法國人可用有效理由,或出示訂住最少6晚住宿而獲准入境。
歐盟則就疫情更新開放外部邊境國家名單,建議成員國由當地8日起,只對10個國家開放邊境,包括澳洲、加拿大、日本和紐西蘭等。美國、巴西和俄羅斯等仍然榜上無名。同時,歐盟認為,要先行確認中國願對歐盟公民開放邊境,歐盟才會對等開放。歐盟在6月底公布首份開放邊境國家名單,被列入的國家最近14天新增病例及感染率,要接近或低於歐盟平均水平,新增病例並要呈穩定或下降趨勢。當局同時會評估有關國家的防控措施,以及當地疫情訊息是否可靠等。(編輯:盧妙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