澳門科技大學醫學院教授張康。(「澳科大MUST」圖片)
新冠肺炎疫情全球肆虐已大半年,全球確診累計超過1,687萬人,超過66.2萬人染病死亡。澳門科技大學醫學院教授張康領導參與的合作團隊, 包括來自內地和香港的科學家,採用新的技術路線,研發新冠疫苗並獲得重大發現;研究成果於今(29)日在國際頂級學術期刊《Nature》發表,題為「A Vaccine Targeting RBD of SARS-CoV-2 Induces Protective Immunity」(以新冠病毒刺突蛋白受體結合域為靶點的重組疫苗誘導保護性免疫力)。
文章主要通信作者張康表示,該研發理念就是用S蛋白最小的部分去生產最有效且最小副作用的新冠疫苗,避免抗體依賴性增強的副作用影響。有效的疫苗劑量及疫苗效用還需進一步完成臨床試驗後評估,臨床試驗很快將會啟動。
文章中提到,此次研究發現,以新冠病毒刺突蛋白(S蛋白)受體結合域(RBD)為靶點的重組疫苗在小鼠和非人靈長類動物中誘導了強烈且有效的功能性中和抗體反應。實驗動物產生的免疫血清成功阻斷了受體結合域RBD與宿主細胞血管緊張素轉化酶2(ACE2)的結合,中和了新冠病毒並完全防止新冠病毒感染。
研究還發現,即使在沒有病毒的情況下,接種疫苗蛋白後產生的抗體不會阻斷、啟動或調節內源性ACE2,意味著副作用小。該疫苗還在非人靈長類動物中提供了抗新冠病毒的強大保護性免疫力,文章強調了受體結合域在新冠病毒疫苗的設計中的重要性,為通過誘導受體結合域的抗體開發的預防疫苗提供了重要依據。
研究證明受體結合域在研究新冠病毒預防疫苗中的至關重要科學價值和實用性,為接來下的疫苗研發指明方向,為新冠病毒疫苗的規模化投產帶來決定性的突破。(編輯:麥敏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