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據工務的資料顯示,本澳短期內約有4,260個住宅單位可供應予市場;而設計中住宅約有8,922個。(主辦方提供)
回收的住宅用地主要集中在南灣區C、D地段及氹仔中心區BT地段。
第一太平戴維斯今(20)日發布澳門土地調查研究報告。研究報告指出,澳門現存約有700幅閑置土地,共涉及約120萬平方米潛在可發展用地。截至今年(2020年)首季,被澳門政府勒令回收的土地共有80幅,其中40幅已正式回收;而80幅回收土地中,大部分面積較大,平均面積逾8,000平方米;接近40%土地都涉及住宅用地,其餘土地則多為工業、學校或農地等用途。
發布會上,第一太平戴維斯澳門區董事總經理廖沛霖表示,研究根據土地原定的最大可建面積,又或曾許可的最大高度及地積比等數據作為計算方式,預測被收回的土地若全部用作住宅用途約可供應179萬平方米住宅建築面積,再根據澳門近年住宅平均成交建築面積換算,保守估計可提供約17,947個住宅單位供應,相等於澳門私人住宅現存量的9%。
廖沛霖續指,回收的住宅用地主要集中在南灣區C、D地段及氹仔中心區BT地段,兩個地段分別可供應45,905平方米及49,710平方米的可發展土地面積。
廖沛霖總結指出,根據工務的資料顯示,本澳短期內約有4,260個住宅單位可供應予市場(未扣除已出售樓花);而設計中住宅約有8,922個,相信短期五年內持續有新住宅供應。至於剩餘的可發展土地,主要依靠政府收回土地中,可供應約17,947個單位,另外則依靠新城區土地供應,其餘大部分土地無法得知發展時間,因此政府需盡快推出土地發展計劃,避免出現供應斷。(編輯:鍾佩欣)
廖沛霖預計被收回的土地若全部用作住宅用途約可提供約17,947個住宅單位供應,相等於澳門私人住宅現存量的9%。(鍾佩欣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