粵澳兩地通關逐步恢復正常,兩地居民往來不再集中隔離14天醫學觀察,但必須出示七天內有效的核酸檢測陰性證明。這對不少過去數月沒有離開過澳門的居民來說,無疑是好消息,相信未來來往兩地人士將大增。然而,防疫絕不能因此鬆下來,我們必須同時兼顧防疫常態化和社會經濟發展,形成與病毒共存的「新常態」。
日前晚上粵澳恢復正常通關消息一出,澳門衛生局預約核酸檢測系統即出現難以登入情況,翌日早上10時,本來開放預約的系統三分鐘便爆滿,可想而知,居民出入粵澳兩地的需求非常大,不少人都希望北上,以滿足公幹、探親、就診或消遣等需要。雖然當局料短期內不會有大量旅客來澳,但本地居民加上外僱出入境需求,未來人員跨境流動必定加大,或會存在疫情輸出或輸入的風險。
澳門千辛萬苦經歷首兩波疫情後,本地社會經濟活動已逐步恢復,然而叫人憂慮的是,經過超過半年抗疫戰,不少人開始出現抗疫疲勞,或對疫情感到麻木,加上過去一段時間本地疫情緩和,不少市民及商戶的防疫意識鬆懈下來,防疫措施亦漸漸流於表面,街上不戴口罩的人增多,公共場所聚集人士也不少。衛生局昨日宣布要求所有食店及零售業員工在工作期間需佩戴口罩,料可為抗疫增添一道防線。
觀看世界其他地方,一些早前遏制疫情的地區,在逐步重開社會經濟活動後,疫情都出現反彈,例如鄰埠香港,近日確診個案激增,政府推出多項限制措施;日本疫情亦加劇,過去一周曾單日新增逾400宗確診;澳洲墨爾本情況也差不多,連續多日確診個案破百宗,當地政府被迫再度頒布「居家令」。如何在不用全面封禁措施之下阻疫情蔓延,必須全民都有防疫意志和決心。
當然,相信任何地方的政府和市民,都無人想長期處於嚴厲封禁措施的日子中,所以即使現時正逐步恢復通關,大眾都要切記不要輕視病毒,否則一旦鬆懈,就有疫情反彈的可能,令社會與經濟運作又要再停擺一次。我們要記住,新型冠狀病毒不會一下子消失,大家都需學習適應與病毒共存,這就是疫下新常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