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群力智庫中心昨日公布「本澳居民就業前景與信心指數」調查結果,受訪居民普遍對就業前景不樂觀。(馮靖欣攝)
新冠肺炎疫情持續,本澳各行各業深受影響,有調查結果顯示,約30%受訪者對短期內就業前景表示悲觀。(力報攝影組)
有團體針對居民就業前景與信心展開問卷調查,結果顯示受訪居民對短期內的就業前景普遍信心不足。(東方IC圖片)
新冠肺炎疫情持續,本澳各行各業深受影響,經濟呈下行趨勢,不少本地企業無奈裁員或實施減薪等措施。就此情況,群力智庫中心日前對本地勞動力市場及居民對就業前景的信心展開調查,訪談本地應屆畢業生及街頭問卷調查18歲以上本澳居民,共發出973份問卷,有效率為96.2%。調查結果顯示,約65%受訪者面對最大工作壓力是失業、開工不足、放無薪假等;約30%受訪者對短期內就業前景表示悲觀,建議政府制定整體經濟未來部署和預案,給予居民信心。
群力智庫中心昨(12)日公布的「本澳居民就業前景與信心指數」調查結果,副理事長張淑玲表示,疫情期間,近14%受訪者的工作壓力為失業、近20%被迫放無薪假或半薪假、約15%被要求減薪,反映本澳的整體經濟因疫情深受衝擊,居民的經濟狀況亦因此受到嚴重影響。
通關情況不明半年內難返職場
就業前景方面,逾56%受訪者對未來一年就業前景持觀望態度,約30%表示悲觀;而受訪的失業人士中,有近80%沒有信心在半年內找到工作,反映在疫情持續、而澳門與鄰近地區通關情況不明朗的前景下,本澳居民普遍對短期內的就業前景信心不足。
群力智庫建議,政府應根據疫情常態化下本澳社會經濟發展狀況,及早加快制定本澳未來的整體經濟部署和預案,思考如何優化澳門經濟結構的具體方向和措施,為本澳社會的未來發展做好預準,給予居民堅定的信心。
倡當局設失業保障制度
此外,應考慮增加「以工代賑」的名額,以及考慮新增及完善對失業人士的支援措施,例如設立一次性的「逆境失業援助金」或「逆境家庭援助金」等。長遠而言,亦應設立失業保障制度,完善及加強對失業人士生活的保障。
群力智庫也針對應屆畢業生的就業狀況進行調查,發現全部受訪的應屆畢業生對短期內本澳就業前景感到不樂觀,但普遍對自身的前景出路仍抱有希望。而受訪學生亦希望能在短期內找到一份固定的工作,或能報讀一些帶津培訓的課程,反映他們承受着經濟壓力,急需投入市場尋找合適的工作。
「以學代賑」鼓勵進修
團體建議,政府可與不同的團體、機構、企業合作,加大「疫境自強.職出前程」職場體驗計劃的名額;依據本澳的人才需求及未來發展態勢,舉辦更多職業帶津培訓或帶津學習計劃;採取「以學代賑」,與不同的高校合作,開設「可獲發還部分或全部款項」或設獎學金的高等課程,鼓勵學生繼續進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