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年以來本地居民失業率變化
受封關措施影響,本澳人流大減,商舖被迫關門,娛樂場門可羅雀,失業率持續攀升。(力報攝影組攝)
新冠肺炎疫情帶來的封關措施,持續扼殺本澳經濟。統計暨普查局上周六(27日)公布最新一期就業調查結果,在政府呼籲企業共渡時艱並推出帶津培訓措施後,本期(3月至5月)失業率仍持續攀升。其中總體失業率為2.4%,較上期(2至4月)上升0.2個百分點,而本地居民失業率則為3.4%,上升0.3個百分點。兩項數字都是自2011年以來最差。
根據調查,失業人口中,之前從事零售、旅遊及博彩中介業的人數最多,而這些行業都與通關措施息息相關。恢復正常通關遙遙無期,本澳勞動人口面對嚴峻挑戰。
最新一期就業調查結果顯示,今期(3至5月)勞動人口共40.43萬人,勞動力參與率為70.5%;其中就業人數為39.46萬人,就業居民共28.01萬人;按行業統計,建築業就業人數增加,零售業及酒店業則有所減少。
失業人數較上一期增加800人至9,700人;尋找第一份工的新增勞動力佔總失業人口5.1%,下降0.7個百分點。
本地失業率接近金融海嘯時期
翻查統計局資料可以發現,2.4%與3.4%兩項失業率數字均是自2011年以來最差。本地居民失業率上一次達到3.4%是2011年7月至9月一期,而2008年至今本地居民失業率最高值是2009年1至3月的4.8%,當時全球經濟體受金融海嘯衝擊,由2008年至2011年9月,本地居民失業率都維持在3.4%的高水平,而從同年10月開始降至3%以下,此後多年維持在2.5%左右,最低值為2.3%,直至上期調查突破3%水平。
總體失業率方面,上一次總體失業率超過2.4%時為2011年8月至11月,當時總體失業率為2.5%,其後一直下降,最低時曾為1.7%。
李靜儀:透過津助「搵返飯碗」
立法會議員李靜儀昨日接受本報訪問時表示,政府應盡快透過職業配對及外僱退場機制,讓本地市民有機會投身職位空缺較多、過往聘請外僱的行業。此外,失業人士轉行時可能面對一定困難,她認為政府應進一步提升對失業人士的帶津培訓名額,以及開展就業不足的在職人士培訓,透過津助讓本地居民在疫後「搵返飯碗」。
她解釋,政府早前推出的三期帶津培訓名額合共2,000個,報名每每即日爆滿,認為需要增加名額,對失業人士作出支援。就業不足人士在疫情下收入微薄,亦不能參加失業人士的帶津培訓,她認為政府應開展行業性、專門針對在職人員的帶津培訓,以讓他們有津貼紓困之餘,也可提升其專業能力和職業素養。
據她掌握的個案,旅遊周邊行業,如酒店內的餐飲業、零售業等受到的失業情況較為嚴重,儘管有部分企業未有真正解僱員工,但放無薪假的安排其實已影響員工的生計。至於建築業就業人數增加,她表示,因政府早前加快工程動工,令建築業可繼續運行,繼續供應職位。
唐繼宗:一日不通關 壓力依然在
澳門政治經濟研究協會理事長唐繼宗指出,在缺少旅客的情況下,「失業大軍」相信以旅遊服務和博彩相關行業為主。總體失業率及本地居民失業率有上升趨勢,雖然政府現時推出本地遊和消費卡等措施,對中小微企起到一定「保就業」作用,但他認為,一日未通關,失業率上升的壓力依然存在。
唐繼宗又指,由於本地勞動力大多與博彩旅遊服務出口相關,在「復關」未有新消息的情況下,可推出的措施不多,他建議可從調節外僱上入手,支援本地市民「保就業」,但他強調,本地人未必願意補充外僱較基層的工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