灣區航協期望可培養更多航空產業人才的前瞻性視野,貢獻灣區、面向國際。(鍾佩欣攝)
簡浩賢指出,未來澳門航空業方面可推出航海、航陸等的路線產品。(鍾佩欣攝)
「粵港澳大灣區航空交流協會第一次會員大會暨灣區航空業交流分享活動」今(27)日舉行。協會期望透過舉辦課程、工作坊、學者調研、產業討論、持續發掘大灣區航空文化產業人才需求,凝聚航空產業工作者的多元力量,同時期望可培養航空產業人才的前瞻性視野,貢獻灣區、面向國際。
協會主席簡浩賢受訪時表示,該交流協會共有130名從事航空相關工種的人才,包括機場、航空公司、地勤公司等,相信在灣區內是具有一定專業性、規模性的交流協會。
簡浩賢續指,去年(2019年)大灣區出行人數約有2.16億,而根據國際民航組織預料,2030年可高達4億人,現階段香港、廣州等地機場不斷規劃及擴展,因此可看出未來灣區航空方面「供應大於需求」。
簡浩賢指出,灣區中各城市都有不同定位,可錯位發展以達致最大效益,未來澳門國際航班上可能仍需依靠香港,但區域及內地航線相信澳門可與珠海市加強合作,日後待時機成熟或可推出航海、航陸等的路線產品,他舉例稱:「未來中山居民前往泰國,其航空產品配套可以由車配搭飛機,提供一條龍服務。」
協會常務副主席方曉健則指出,新冠肺炎疫情下,各地區航空公司「水靜河飛」,他期望不同航空範疇的專業人士在疫情期間可互相分享交流,為澳門航空業界復甦提出不同意見。(編輯:鍾佩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