短短3個月已有3間本港上市蝕錢零售股及1間客運公司「染紅」,中資對投資香港注碼進一步加大。(周永雄攝)
所謂「有人辭官歸故里,有人漏夜趕科場」,市場稍為恢復運作,具中資背景的企業隨即在香港「掃貨」,短短3個月已有3間本港上市蝕錢零售股及1間客運公司「染紅」,反映中資對投資香港的注碼進一步加大。
有證券研究部主管認為,買家或稱藉此為所持業務帶來協同效應,而會計師事務所安永調查更顯示,中資未來1年在全球投資意欲增強。(文:周永雄)
正當零售行業面對「嚴冬」之際,早於2月中,內蒙政協陳健文率先出擊,以每股11.47仙,合共約1.58億元收購從事化妝品銷售的卓悅控股(0653)約40.4%股權,經按例提全購後進一步升至65.2%,進一步鞏固控股權。
陳健文亦於上月底「坐正」做主席。不過,他所購的卓悅已連蝕4年,累計虧損達約4.63億元,而營業額和毛利也連降4年,雖然在本澳門市維持3間門店不變,但香港門市數目在過去累積縮減約21%至33間。
5月連爆3單交易
直至5月更出現3宗交易,休閒服銷售商堡獅龍(0592)被「體操王子」李寧所持非凡中國(8032)以4,662萬元取得約66.6%股權,老牌百貨店先施(0244)獲深圳市政協林曉輝所持偉祿集團(1196)所收購,涉資最高逾5億元。
至於廣東省航運集團旗下珠江船務(0560),於5月初出手近2.33億元,購入經營港內線渡輪業的新世界第一渡輪服務60%的控股性股權,擴大本港客運業務版圖。
京華山一國際研究部主管彭偉新指,具中資背景的機構收購本港企業,或從民生或策略性行業作考慮,儘管部分被購公司出現虧損,但過去業務仍然錄得盈利,故透過業務重組,以及與收購者的業務網絡等合併而擴大,並藉此分享成本優勢,雙方從而產生協同效應。
中資機構大小通吃
對於中資機構過往「出手」本港龍頭企業,如中國國航(0753)入股國泰航空(0293),中國平安保險(2314)成為滙豐控股(0005)主要股東,而近期卻以零售公司為主,涉獵範圍趨廣。
他指,過去中資機構投資大型公營事業,但相信以商業上考慮為主,如東方海外(0316)被中遠海控(1919)收購,以建立全球最大貨櫃運輸企業之一,而零售屬傳統行業,所購公司以過往利潤而言相對有保障,有機會提供合理利潤回報。
彭偉新認為中資機構在商言商,不認為存在控制所有資源,更打趣地說:「佢哋(中資機構)來港開多間便可。」
不過,對於有部分交易被指作價偏低,彭偉新則認為,面對疫情衝擊,很多零售企業生意均受影響,有關限制及社交隔離措施等令人流減少,奈何在客戶光顧下降,營運成本又不低的情況下,的確需要尋求出路,例如物色可以真正幫助業務發展的買家。
三大行業將成併購目標
中資機構出動會否更趨頻繁尚屬未知之數,但會計師事務所安永近期發表《全球資本信心晴雨表》的調查確顯示,自2月下旬以來,市場基調改善,或許受疫情紓緩等影響,逾60%受訪者預測在未來12個月間,全球和內地併購交易將向上,更有57%的內地受訪者預計他們的公司將在未來12個月內開展併購活動。
對於內地市場併購活動續強勁,或許與估值預期降低,以及企業有意利用併購競爭對手以鞏固市場領導地位等。
從行業看,石油和天然氣、採礦和金屬和高端製造業,將是未來12個月內地企業尋求收購活躍度最高的三大行業;除內地依然是最大投資目的地外,內地受訪者分別想投資日本、新加坡、英國和法國。
偉祿集團主席林曉輝購入先施進軍零售業。 (偉祿網站圖片)
安永調查顯示,自2月下旬以來,逾60%受訪者預測在未來12個月間,全球和內地併購交易將向上。 (RTHK圖片)
中資收購轉趨低調 買中染紅股難上加難
股市一向是尋寶之地,那麼現在是否好時機,趁中資謀收購時,發掘埋在禾稈草下的珍珠?
彭偉新指,近期這類買賣在事前低調進行,與以往有些上市公司高調公布或市場流出傳聞的手法不同,可能收購方確有意進行買賣,但為免被春江鴨先行把股價炒上而令交易添難度,故難從股價異常或市場傳聞去尋寳。
此外,他指買家普遍按例提出全面收購建議,即所有股東有權把手上股票售予新買家,而每股作價與買家向公司大股東所購股份作價相同,以達致符合股東利益的目的;但需留意,有些上市公司股份過去流通量並非特別活躍,收購消息公布後入市,股份成交或許受消息刺激而增加,待消息完全消化,若買家並非以私有化為目的,即強制收購所有股份,並保留所購公司上市地位,日後有機會受到流通量偏低而無法沽出手上股份。
他又提醒,由於按照現行規例,收購股份交易或視作重新以新股方式上市,故此買家或傾向搜尋具實質業務、股權集中的公司,一些股權較分散、業務較繁多的上市公司不宜沾手。
京華山一國際研究部主管彭偉新指,一些股權較分散、業務較繁多的上市公司不宜沾手。(周永雄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