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療券不是消費券
24/06/2020
30925
收藏
分享
醫療券不是消費券
醫療券不是消費券

「醫療補貼計劃」推行已11年,近年每年支出達四億元,在衛生局嚴密監察下,曾揭發多宗醫療券詐騙案並向檢察院舉報,過去兩個月,司警局根據檢察院所提供資料進行調查,偵破兩宗醫療券巨額詐騙案,涉及金額分別高達五百萬元和超過一千萬元,詐騙手法如出一轍,涉及醫療中心西醫生與中藥行串謀,手法都是在醫療所「刷身份證」,再由中藥行出售參茸藥品,換取等同醫療券面值七折貨品或現金。不法分子在醫療補貼計劃中鑽空子詐騙公帑,當局需加強監察,不容醫療券被用作消費券或提款機。

「醫療補貼計劃」近年每年向每名市民發放600元醫療補貼,減輕市民醫療支出。特區政府早在2009年已實施「醫療補貼計劃」,旨在補貼居民醫療開支,扶助私人醫療機構發展,推廣家庭醫學制度,鼓勵居民重視個人保健,藉此加強公私營醫療合作及拓展社區醫療資源,分擔公營醫院的壓力,促進醫療服務多元化發展。受益人只需持有效澳門居民身份證到已加入「醫療補貼計劃」的醫療人員執業場所就診,就可透過醫療券系統繳付診金。

按照規定,醫療券僅限在未受特區政府資助的私人醫療機構沖抵現金,且不可用於住院服務,也不能購買醫療用品、器材等,或到藥房買藥。醫療機構接受醫療券後,再向政府兌取現金。為確保醫療人員受惠,「醫療補貼計劃」僅限沒有接受政府資助的醫療人員包括西醫、中醫、牙醫、治療師及診療輔助技術員參加。醫療券政策除令全澳市民在政府現行醫療制度下獲得政府另類補助,亦可令私人執業醫生能夠有營運空間和有條件發揮專長,為市民提供專業及優質醫療服務,與公共醫療系統互補,發揮最大成效。

「醫療補貼計劃」實行三年後,在2012年已有違規行為出現,與醫療券制度初衷相悖,衛生部門即時建立監督、舉報和長效巡檢制度,然而,利用醫療券詐騙事件仍不時發生,曾有專家建議應從根本設計上杜絕濫用,設立全民醫保賬戶,直接將醫療補貼金額注入賬戶,居民就診時以賬戶支付診金,未使用的醫療補貼可變為儲蓄,受益人亦不用於醫療券在有效期內(以往有效期一年,現時是兩年)用盡金額,杜絕利用醫療券詐騙,但建議一直未獲考慮。

檢舉
檢舉類型:
具體描述:
提交
取消
評論
發佈

力報會員可享用評論功能

註冊 / 登錄

查看更多評論
收藏
分享

相關新聞

推薦新聞

找不到相關內容

七日預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