殲15飛行員殉職細節

生命最後仍挽救飛機
31/07/2016
29783
收藏
分享
生命最後仍挽救飛機
生命最後仍挽救飛機
生命最後仍挽救飛機
生命最後仍挽救飛機
生命最後仍挽救飛機

中國海軍航母艦載戰鬥機飛行員張超, 今年4月27日在訓練期間喪生。官方新華社昨日證實,29歲的張超駕駛殲-15戰機進行訓練,他模擬著陸艦艇,戰機在滑行時突然故障,機頭急速大幅上升,在飛機超過80度的情況下,張超跳傘逃生時墮地重傷,搶救不治。現場視頻和飛參資料顯示,從發現故障到跳傘的短短4.4秒時間裡,張超竭盡全力推操縱杆,制止機頭上揚。海軍某艦載航空兵部隊隊長戴明盟說,「生死邊緣,張超仍在試圖挽救飛機」。

中國海軍航母艦載戰鬥機飛行員張超,今年4月27日在訓練期間殉職。 (互聯網圖片)

張超與妻子從相識到結伴的六年裡,團聚的時間只有一年多。(互聯網圖片)

據新華社昨日報道,今年4月27日中午大約12時59分,在連續完成兩架次海上30米超低空飛行後,張超駕駛戰機執行陸基模擬著艦訓練。著陸後,已經接地滑跑的飛機突報「電傳故障」,機頭急速大幅上仰,瞬間離地。在飛機超過80度仰角情況下,張超被迫跳傘,墜地後受重傷,經搶救無效英勇犧牲。現場視頻和飛參資料顯示,從12時59分11.6秒發現故障到59分16秒跳傘,在生命最後的4.4秒,張超為盡最大可能保住戰機,奮力拉下制動桿,阻止機頭上揚,卻因此錯過了最佳跳傘時機,墜地後身負重傷。

2012年,隨著「遼寧艦」入列服役,海內外高度關注中國航母建設的一舉一動。次年5月,中國海軍組建第一支艦載航空兵部隊,向打造航母戰鬥力邁出了重要一步。據「國際在線」網站報道,2014年下半年,得知海軍選拔艦載機飛行員的消息後,張超婉拒原部隊的挽留,申請加入艦載航空兵部隊。張超當時已經是優秀的三代機飛行員,曾數十次帶彈緊急起飛驅離外軍飛機,首批駕駛殲-11B飛機飛臨西沙永興島。犧牲前,張超共飛過八種機型,是中國軍隊年輕三代機飛行員中的佼佼者。

海內外高度關注中國航母建設的一舉一動。(互聯網圖片)

視飛行事業為生命

海軍某艦載航空兵部隊部隊長戴明盟表示,張超在面試時,表現出少有的堅定信念:「我問他,『你知不知道這裡的風險這麼大?』他說,『知道』。我又問他,『你還願意來嗎?』他說,『願意,就是喜歡飛行』。」海軍某艦載機戰鬥團參謀長徐英表示,每逢訓練間隙或者講評階段,張超總是跟教練、戰友們探討飛行細節得失,他還發揮自身優勢,參與戰機作戰教材的編寫。他說,「張超的飛行成績已經達到上艦標準。如果不是這次突發事故,他即將駕駛戰鷹,完成上艦首飛的夙願」。在妻子張亞眼中,張超視飛行事業為生命。從相識到結伴的六年裡,夫妻兩人團聚的時間只有一年多。張超沒給妻子過一次生日,補拍婚紗照的承諾最終沒能兌現。而他兩歲多的女兒每次想念爸爸,只能哭著翻看手機裡的照片。

2013年6月19日,艦載機在「遼寧艦」順利起降。 (CFP 圖片)

風險系數是太空人五倍

據《環球時報》報道,一位不願透露姓名的人士表示,飛行員本來就是一個高風險職業,而且中國艦載機事業處於從無到有、從弱到強的發展階段,無論裝備,還是訓練方法或訓練模式都處於摸索期,在訓練過程中發生事故是正常的,毋須對此進行過度解讀。航母戰鬥機飛行員,因極高的風險,被喻為「刀尖舞者」。一份國際報告顯示,艦載戰鬥機飛行員的風險系數是太空人的五倍,普通飛行員的20倍。2005年,有美國飛行員在著作中提到美國航母事故率是每十天摔一架。目前,全世界現役的艦載機飛行員不超過2,000人。

報道指出,一艘航母的戰鬥力,在很大程度上取決於艦載機的技術水準。艦載機飛行員的數量和規模是決定能否形成戰鬥力的重要指標,飛機和飛行員必須都達到相當數量才能形成戰鬥力。

選拔嚴苛 培養需200萬美元

根據西方國家航母使用的成熟做法,一架飛機要配備1.5名飛行員才能滿足艦載機的作戰需求。航母跑道短、窄,氣象條件複雜,降落環境和條件嚴苛多變,這對艦載機飛行員的技術提出極高的要求。解放軍艦載機飛行員選拔基本條件為年齡在35歲以下,飛過五個機種,飛行時數超過1,000小時,其中三代戰機飛行時數需超過500小時,多次參加過軍兵種聯演聯訓、重大演習任務等。至於培訓成本,以美軍為例,飛行員周期一般需要兩年到三年的陸基起降經驗和半年的海上飛行經驗,平均培訓一名艦載飛行員需要200萬美元(約澳門幣1,597萬元)。

檢舉
檢舉類型:
具體描述:
提交
取消
評論
發佈

力報會員可享用評論功能

註冊 / 登錄

查看更多評論
收藏
分享

相關新聞

推薦新聞

找不到相關內容

七日預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