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澳建築廢料堆填區已達飽和狀態。(《澳門環境狀況報告2019》圖片)
《澳門環境狀況報告2019》出爐,本澳的棄置廢物量較2018年有所增加。(新華社圖片)
本澳每人日均固體廢物棄置量較鄰近地區高出不少。(《澳門環境狀況報告2019》圖片)
環境保護局於上周五(6月5日)「世界環境日」公布《澳門環境狀況報告2019》,《報告》指出,本澳去年棄置的城市固體廢物量為55萬249公噸,比2018年的52萬2,548公噸上升5.3%,人均城市固體廢物棄置量每日2.24公斤,較2018年的2.17公斤上升3.2%,遠高於香港、新加坡、北京、廣州及上海等城市。
環保局在《報告》中指出,固體廢物是城市管理重要一環,也是澳門面對的主要環境問題之一。2019年澳門棄置城市固體廢物量和人均城市固體廢物棄置量較2018年上升,城市固體廢物超過80%的主要物理成分依次為有機物、塑膠以及紙張/卡紙等。
建築廢料堆八層樓高
《報告》又指,近十年來澳門的建築廢料量整體呈上升趨勢,去年239萬立方米,較2018年201萬立方米上升19.1%。環保局指情況值得關注。建築廢料堆填區自2006年啟用後,隨著城市中大型建築工程項目推進,直至2019年該堆填區已累計接收近4,000萬立方米建築廢料,已達飽和,因受土地面積所限,目前只能把建築廢料在場內作堆高處理,堆放高度平均約為9.5米,最高點更達25米,高達八層樓,對鄰近重要基礎設施造成潛在的安全隱患和風險,情況嚴峻。
為降低以上風險,澳門特別行政區政府已開展堆填區地質改良工程,並計劃透過實施《建築廢料管理制度》,從源頭減少建築廢料的產生。與此同時,亦把經篩選的惰性拆建物料用於澳門部份新城填海工程,長遠寄望能透過區域合作方式處理澳門部份的建築廢料。
去年水質維持低鹹度級別
《報告》亦分析2019年大氣環境、水環境、環境噪音等。2019年各監測站錄得空氣質量屬「良好」和「普通」天數為89%或以上,較2018年減少,臭氧(O3)仍是主要空氣污染物,而可吸入懸浮粒子(PM10)及微細懸浮粒子(PM2.5)年平均濃度均達標且呈下降趨勢,與粵港澳珠三角區域空氣整體變化趨勢一致。
另外,2019年澳門飲用水水質保持在低鹹度級別,各類用水量有不同程度增加,而人均家庭用水量與2018年相若。
噪音方面,2019年以高士德噪音監測站的噪音水平最高,大部分監測站的噪音水平與2018年相若或下降。2019年噪音投訴個案數目較2018年輕微上升,以「談話及喧嘩」類別比例最高。
2019年與2018年相比,市政署管轄的綠地面積相若、人均綠地面積輕微減少。2019年由環保局及巿政署舉辦的環境教育宣傳活動參加總人次及活動總次數等較2018年明顯上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