檢討成因 防範水患
28/05/2020
16874
收藏
分享
檢討成因 防範水患
檢討成因 防範水患

澳門已經進入雨季,日前一場暴雨,令多處低窪地區水浸街,尤其台山、內港一帶一如既往成為澤國,更一度需要封路,居民怨聲載道。然而,城市水浸問題在世界各地亦時有發生,只是除了無法控制的天氣雨勢外,會否還有其他原因造成,值得探究。

澳門水浸的情況往往與暴雨、颱風、風暴潮及天文大潮等有關,而渠道淤塞也是造成水浸的原因之一。不少居民指日前內港水浸時,下水道堵塞嚴重,難以去水,有店舖來不及準備造成損失。有關情況反映本澳水患問題仍然嚴重,當局自「天鴿」風災後提出的項治水規劃,似乎仍未有成效。

特區政府近年決心治水,除推出「中小企業安裝防浸升降台資助計劃」及「中小企業安裝防洪門及水泵資助計劃」資助內港商戶安裝防潮閘、升降台外,亦在內港建造雨水泵站及箱涵渠的工作,工程第一及第二階段施工已完成,但目前成效有限,現正進行的第三及第四階段工程預計可在2021年2月同期完成,成效亦是未知之數。而上述提及的種種計劃,都只是暫緩之策,水患問題始終未有根本解決,社會一直期望盡快開展由媽閣航海學校至林茂塘海港樓一帶的防洪牆建設和相關工程,從源頭做好防洪治水工作。

除了硬件工程外,宣傳預警政策亦非常重要,日前暴雨引發水浸,當局指因適逢天文潮所致,但社會之前似乎未收到任何預警,居民和商戶無法及早做好防水浸措施。另外,本澳去年9月開始推出「20毫米大雨提示」,主要目的是在未達發出暴雨警告信號前,更早提醒公眾本澳即將或正受到大雨影響,但居民對相關「提示」認識還不足,當局需加強宣傳。

內港水浸問題年復一年,商戶和居民均表示下大雨就擔心水浸來襲,現時本澳受到疫情影響,內港不少中小微企既要面對經濟壓力,亦要應付難以預料的水患問題,的確「雪上加霜」。所以本澳需要盡快「治本」,從源頭改善水浸問題;同時強化預警機制,加強應對天災的應變能力。

檢舉
檢舉類型:
具體描述:
提交
取消
評論
發佈

力報會員可享用評論功能

註冊 / 登錄

查看更多評論
收藏
分享

相關新聞

推薦新聞

找不到相關內容

七日預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