澳門經濟如何「軟著陸」?
22/05/2020
14576
收藏
分享
澳門經濟如何「軟著陸」?
澳門經濟如何「軟著陸」?

一場肺疫令到「天下大亂」,澳門雖幸未出現大規模社區感染、所有確診病例已經清零,但作為旅遊博彩是主要產業、外部依存度極高的微型經濟體,澳門同樣身處疫情漩渦中心,經濟形勢風高浪急,今年料將出現400億元預算赤字,是回歸祖國以來頭一遭。雖然政府現時儲備甚豐,維持社會正常運作沒有問題,但未來一段時間內經濟下行似乎無可避免,在復蘇曙光到來之前,澳門需思考如何讓經濟「軟著陸」。

今年首季度入境本澳旅客約為322萬人次,同比下降68.9%,導致旅客總消費(不包括博彩)僅錄得50.1億元,同比下降70.4%。隨著3月下旬本澳進一步加強入境防疫措施,4月份入境旅客按年減少了99.7%,只有11,041人次。據博監局公布,4月份全澳博彩毛收入7.54億元,按年銳減96.8%。

一個又一個負面數字,無疑為社會和業界帶來緊張和恐慌情緒,一方面不少中小企出現裁員甚至結業潮,打工仔手停口停,仍能撑下去的企業亦是左右支絀,步履維艱。作為本澳經濟龍頭的大博企亦不好受,每日開門卻未能待客,「燒錢」能燒到何時?

俗語有云,由儉入奢易,由奢入儉難,說話雖不好聽但道理確實如此。澳門在過去十多年經濟起飛、社會累積了大量財富,然而樓價和生活成本的升幅卻大大超過居民收入中位數的升幅。政府早前為失業居民進行帶津培訓、協助就業,希望居民調整心態,亦即是說降低薪金收入預期。然而,居民收入可能降低,但資本、業主又是否準備好要調整心態?

外需未至,內需成為關鍵。在疫情期間,不少商戶推出折扣優惠,亦有大型酒店面向澳門居民推出住宿優惠,加上政府透過消費卡向市場注入的數十億元資金,一時間消費市場一派欣欣向榮景象。根據經濟學上的「口紅效應」理論認為,即使有經濟危機的存在,消費者的購買慾並不會減少,而是轉為購買更便宜實惠的商品。以往有意見指出,本澳經濟在賭業支撑下有過熱的跡象,今次疫情或許可以引發社會更深入的思辨。

檢舉
檢舉類型:
具體描述:
提交
取消
評論
發佈

力報會員可享用評論功能

註冊 / 登錄

查看更多評論
收藏
分享

相關新聞

推薦新聞

找不到相關內容

七日預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