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左起)經濟局研究廳廳長龐啟富、經濟局對外貿易及經濟合作廳廳長陳詠達、經濟局副局長劉偉明、生產力暨科技轉移中心高級經理林濤。(梁啟迪攝)
疫情期間,本澳旅遊區人流大減。(資料圖片)
經濟局副局長劉偉明昨(18)日出席電台時事節目「澳門講場」時表示,2003年至今在中小企援助中受惠的共有13,329個商戶,當中1,210個商戶已經結業,約佔總體9%;當局在疫情期間收到25間商戶結業,主要涉及零售業和餐飲業。
劉偉明稱,商戶結業有不同原因,可能因為疫情帶來資金壓力,這方面可透過援助計劃短時間內解決資金需求,但強調市場上是汰弱留強,商店的服務和產品需要檢視是否與市場脗合。局方鼓勵中小企以電子手段宣傳,並提高服務和質量,以便在疫情過後更快回復步伐。他又呼籲中小企應趁機會思考未來發展方向,在心態、經濟模式和能力上,為經濟復蘇做好準備。
兩個半月接逾萬宗援助申請
他補充,2月至5月中旬,當局收到各項中小企援助的申請逾11,000宗,當中有7,522宗獲批,合共向中小企注資43億澳門元,其中包括貸款;上限60萬元的「中小企業援助計劃」至今收到5,400宗申請,申請量由疫情初期的每日過百宗,降至現時每日50宗以下。此外,臨時性的「中小企銀行貸款利息補貼計劃」,共收到3,132宗申請,批准了2,433宗,涉款32億澳門元。
另外,對於有意見希望降低申請援助的門檻,劉偉明表示,有些企業的年度收入和支出很低,但提出60萬最高額度申請,當局在審批過程中會考慮企業的經營狀況,綜合所有資料作研判。他強調,所有貸款均為公帑,批出額度時要審慎,將有限資源發揮最大效益,並且必須確保可收回,因此設有擔保人制度。
推出各項措施助中小企營商
生產力暨科技轉移中心高級經理林濤表示,該中心計劃開辦有關電子支付和網上營銷等中小企培訓課程,以協助零售和餐飲業店主體驗營銷策略、提升管理思維。同時,中心在今個月開始陸續推出網上推廣基礎課程,課時為一至兩天。
至於《施政報告》中提及的特色店計劃,經濟局對外貿易及經濟合作廳長陳詠達表示,推出特色店計劃是希望以集體品牌為本地中小企宣傳,全面美化及提升整個地區,營造區內有利的營商氛圍,當局將會總結特色老店的經驗帶到特色店上。他又認為中小企經營模式要有進展,除實體店經營外,也要注意線上宣傳和產品銷售的發展。
當局關注不法抬價
另外,有聽眾認為推出消費卡令通脹加劇,劉偉明稱,任何情況之下物價也會有浮動,疫情之下,周邊的運輸供應方面「無可能好似以前咁暢順」,可能會引致物價調升,但強調當局非常重視不法抬價,如有發現會立即處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