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濟下行再遇「黑天鵝」

零售業如何「疫境翻身」?
15/05/2020
39486
收藏
分享

佔零售業最大份額的鐘錶及珠寶商品,去年銷售額下跌了2%。(梁啟迪攝)

經濟下行加上疫情打擊,本澳零售業在今年初遭遇寒冬,需思考如何抓住經濟復蘇機遇。(梁啟迪攝)

唐繼宗指出,疫情爆發後消費者行為有所改變,業界需作出調整。(陳駿騏攝)

馮健富認為,疫情過後若能盡快恢復自由行,相信零售市場便很快可以「回氣」。(馮達輝攝)

商戶應做好防疫及衛生工作,給予遊客信心選擇到澳門消費。(資料圖片)

特區政府推出消費補貼計劃,商戶應把握機遇做好自身服務、開拓客源。(梁啟迪攝)

本澳零售業與旅遊業息息相關,在2015、2016年連續走低之後,2017年開始回升,連續兩年錄得超過10%升幅,而2019年受外圍因素影響轉而受壓,銷售額為771.8億元,按年僅上升0.5%。

2020年一場新冠肺炎來襲,對旅遊業造成致命打擊,同時令市面消費氣氛低迷,零售業會否再次一蹶不振?未來如何抓住經濟復蘇機遇?

根據統計局數據,2019年全年零售業銷售總額為771.8億元,按年上升0.5%,銷貨量指數亦增加0.8%。在銷售結構上,佔比最多的是鐘錶及珠寶(20.5%),其他依次是百貨商品(16.7%)、皮具(13.4%)、成人服裝(11.9%)等。其中,鐘錶珠寶、成人服裝銷售額在去年均錄得跌幅,後者更是同比下跌了12.5%。

經濟下行再遇疫襲

澳門政治經濟研究協會理事長唐繼宗認為,在疫情發生之前,本澳整體博彩收益已下跌,遊客數量雖有增長,但平均消費力下降,以致零售業去年銷售總額只有0.5%的升幅。內地居民出行選擇增多,他們的要求、眼界已經與過往不同,所以旅遊服務出口競爭較過往激烈。

今年初一場突如其來的新冠肺炎疫情,無疑令零售業雪上加霜,統計局本月底即將公布首季度零售業數據,可以預料同比將大幅下降。如此疫境下,行業如何「疫境翻身」?

政府出手補貼「救市」

唐繼宗亦指出,由於澳門經濟增長動力依靠旅遊服務出口,政府推出《消費補貼計劃》只是針對內需部分,如要行業恢復正增長,則有待疫情紓緩,恢復自由行後才可看見曙光。

然而,即使是本澳零售命脈繫於遊客何時重臨,但也不代表商戶甚麼也不做,光靠政府救濟。其實,商戶應把握好政府現時各項救市措施,去作出檢討及轉變,做好準備,才可迎接未來遊客重臨的光景。

方法一線上線下結合銷售

首先是要考慮做好網上平台。今天,網上購物或推廣等,在內地已大行其道,相反在本澳因地方較細,一直未有廣泛發展。但在疫情期間,網購開始被本澳市民接受,訂單也大幅增加,即使不買,許多市民也會在網上瀏覽。又如食肆,過去多靠店面生意,現時因疫情影響,市民擔心出外用膳受感染機會大增,於是多轉而叫外賣。

唐繼宗指出,疫情爆發後消費者行為也會有所改變,「宅經濟」上升,對傳統零售業造成一定打擊,某些消費行為可能是暫時性改變,但某些可能變成長期影響,業界因應疫情需作出調整,否則可能會被淘汰。

中小企總商會理事長馮健富認為,現今社會消費模式有所改變,作為零售商便要「多動腦筋」留住顧客,亦趕上內地的消費模式步伐,搶回部分市場。

所以,商戶要把握這個時機,多開拓或做好網上平台,一方面可作為推廣之用,另外也可以藉網上平台達成買賣,提升生意。不過,正如唐繼宗認為,網購並不能完全替代傳統零售,遊客始終要親身來澳體驗服務。故此,如何將線上及線下的銷售與推廣互相結合,才是本澳商戶的一大出路。

方法二善用消費券機遇

政府為剌激消費,推出每人8,000元消費補貼,首期3,000元電子消費卡在本月1日啟動。傳新澳門協會理事長林宇滔認為,以消費卡形式促進本地市場經濟,可直接將金錢投放到市場。

不過,消費券是政府非常時期的非常手段,商戶不要奢望長久獲政府資助,反而應把握這個機遇,做好本身的服務及提升產品質素,才是適當之舉措。否則,有部分商戶本末倒置,趁勢加價謀取暴利,如某超市濫加費用,結果是適得其反。

事實上,政府發了券,市民在消費時會較願意多作嘗試,這正正是商號的機會。顧客因消費券而增加消費,商戶在此機遇為顧客做好體驗,等同於變相推廣。

過往由於只倚賴自由行,許多商戶可能忽略了應有的服務,現時要靠內需,就要加把勁。例如從事零售及服務商戶,就應藉此時機做好顧客體驗,讓消費者感受服務親切及到位。至於食店,除做好服務外,產品的質素就要做得好,衛生要有水平,借此時機去做到口碑,以後就易有回頭客。

此外,配合消費券使用,商戶開始要裝置及做好電子支付系統,商戶應利用此契機,更廣泛採用相關設施,做好設備操作應用,那當遊客重臨時,可以為遊客提供更便捷的服務。在買賣結算方便,也可提升效率,特別是現時內地人也普遍使用電子支付系統。

方法三提振旅客信心

我們明白,光靠內需是有限,本澳零售市場是十分倚賴遊客。按現時全球情況,新冠肺炎有可能長期存在社區,對於本澳以遊客為主的零售市場確實不利,但若能為遊客做好「來得安心,玩得放心」,那樣肯定會保持有一定的遊客量,從而帶動零售業。

所以,商戶首要做好防疫及衛生工作,零售商需要自律,注重衛生,例如員工必然要配戴口罩,勤加清潔洗手,時常打掃店面,顧客進入商鋪時要量好體溫,控制客人流量等,盡量降低感染的機會,將可以為遊客帶來更大的信心。而且,也可大大避免因遊客增多,而容易出現新一波疫情的機會。

只要讓遊客有信心,在開放通關或疫情過去後,他們選擇旅遊地點時,本澳就有一定優勢,遊客量也會較容易回復。否則本地衛生情況做得不好,一旦又出現疫情,肯定對零售業造成大打擊。

馮健富也指出,疫情過後若能盡快恢復自由行,相信零售市場很快可以「回氣」,本地商戶應汲取今次疫情經驗,居安思危,計算更多不可預見的風險。

檢舉
檢舉類型:
具體描述:
提交
取消
評論
發佈

力報會員可享用評論功能

註冊 / 登錄

查看更多評論
收藏
分享

相關新聞

推薦新聞

找不到相關內容

七日預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