滙豐非但股價下挫,連派息也回收,難怪被股民罵爆。(央視圖片)
阿里成為恒指成份股已是指日可待。(美聯社圖片)
騰訊在社交媒體及遊戲、廣告上,幾乎已無人能敵。(官網圖片)
股神畢菲特最愛選有壟斷能力的股份。(美聯社圖片)
美團已邁入收成期。(央視圖片)
一場新冠肺炎來襲,投資市場備受衝擊,美股可以一天跌二、三千點,油價也可以跌到負值,股民過去聞所未聞;雖然全球股市跌幅驚人,但個別股份竟然可以逆市而升,似乎股民要反思,在後疫情下,投資將要作出一定調整。曾幾何時,滙豐(0005)是港股中最受股民愛戴的股份,有股評人甚至說:「只有買貴沒有買錯」,時移世易,今天買滙豐似乎並非明智選擇,但滙豐光環王不再,要挑股王,又有甚麼選擇。(文:產經組)
金融海嘯前,滙豐曾高見140元(港元,下同),十多年過去,滙豐再難重上高峰,今年滙豐公布2019年業績,竟出現五成下跌,業務故然倒退,更要大幅減值75億美元,集團還要暫停回購兩年,並重組逾千億資產。
不光如此,壞消息接踵而至,上月集團甚至要收回去年第四季度派發股息的承諾,並在今年全年也不會派發股息。可以看見,再憧憬投資滙豐能讓大家安心退休,相信是不切實際,滙豐是股王的時代已一去不返。
然而目前市場有那隻股份可以成為股王?我們首先要看看,成就一代股王,基本上要具備幾個條件:
條件一:能改變世界
首先該股應是處身於改變世界的行業。美國十九世紀,鐵路興建縱橫全國,將人類騎馬代步的交通模式徹底改變,鐵路股成為當年代最火熱股票。到二十世紀初,汽車陸續普及,進一步突破人類運輸的模式,汽車股又成股市火車頭。簡言之,能改變世界的行業,就是股市中的明日之星。
馬雲也曾經說:「李嘉誠的時代過去了」。此話一出,雖然令一些人心中不快,市場也有人議論紛紛,認為馬雲太過狂妄,但今天目睹香港上市公司中,前兩名最大市值的股份,不就是阿里巴巴(9988)及騰訊(0700),你就知道馬雲說的一點也錯不了。
條件二:年年有增長
能成為改變世界的行業,也要看公司自身是否發展及經營得理想,因此要尋找股王,也要看企業是否能持續做到亮麗業績,起碼每年有一個不俗的增長。傳奇基金經理彼得.林治管理麥哲倫基金13年,每年增長為29%,他擅長發掘「十倍股」(Ten Bagger),而其中一個選股理念就是要每年也有穩定增長,定義是每股盈利起碼有13%上升。
條件三:行業壟斷
第三點就是要看看企業是否在行業中有壟斷的地位。股神畢菲特最愛選的股份,其中一個考量點就是在市場是否有壟斷能力,又或具有行業護城河。分析股票的投資者也明白,若然一家公司沒有定價權,行業進入沒有護城河,其命運就是隨時面對競爭,一旦出現挑戰者,動輒爆發價格戰,結局往往是兩敗俱傷。
「壟斷」就是你生產的產品或提供的服務,幾乎是不可替代。又或是你在行內的規模,已大到新加入者是難以進入,包括資金上難以與壟斷者對抗,又或設施規模,網絡覆蓋等,要經年累月才可以做到。
科技就是未來
環顧香港芸芸上市公司中,能具此三個條件者,真的一隻手掌也足以數得到。首先現時要改變世界的行業,科技相信是沒有人異議,騰訊及阿里巴巴,肯定是當中的佼佼者,雖然他們採用的並非是可以帶人上太空的科技,但在結合生活使用方面,它們在科技領域上確是已在頂尖之列。
至於壟斷性,騰訊及阿里巴巴更是無容置疑,騰訊的用戶去年底達11億,在社交媒體及遊戲、廣告上,實在幾已無人能敵。阿里巴巴在電商平台,網上購物及支付領域,佔據大半璧江山。據Gartner最新統計,阿里電子商務市佔率達到58%,第二位的京東及拼多多相加,也不及阿里。至於雲計算,阿里的市佔率更是亞太區一哥,佔據市場9%。
即使每每有別的公司要加入市場,能靠獨特模式而略有成果,但旋即被兩大巨頭入股或收購,快的與滴滴的競爭,就是很好的例子。
投資阿里或更勝騰訊
談到盈利,更加不用說,騰訊與阿里過去幾年,平均升幅在雙位數字。然而按目前來說,阿里這一兩年內,在股市上或許更具炒作價值,主要是該股有機會因恒生指數成份股改動制度,將納入同股不同權的股份,阿里以其四萬億市值,要成為恒指成份股已是指日可待。
此外,阿里旗下有螞蟻金服,多了一個分拆的概念,隨時可借勢炒高,相對於騰訊來說,對投資者的誘因更強。當然,科技股的特點是波動大,投資要承受短期起跌的風險,但以長線作投資目標,應可以跑贏一眾股份。
股王黑馬:美團
相對於騰訊與阿里巴巴,美團(3690)也具備三大條件,美團雖然並非甚麼高科技,但有時高科技並不是全在於純技術上,最重要是創意及概念是否可以應用在日常生活,為人類解決一些生活困難。美團就真的做得到,送外賣這個簡單概念,被美團發揮到淋漓盡致,解決了億萬人飲食的問題。
現時美團在外賣的領域,市佔率高逾6成,可以說將整個市場壟斷,別的公司要挑戰其地位,相信難度之高,實難項其背。畢竟美團的系統、網絡及知名度,競爭對手縱使投入龐大資金,也難以擊倒,看看餓了麼縱然有騰訊的助力,也被美團遠遠拋離。
至於盈利,美團雖然蝕足多年,高峰時甚至虧損百億,但去年開始,公司第一季度的虧損已大大收窄,第二季度更加是扭虧為盈,股東溢利15億元,到第三季及第四度的盈利分別為19及15億元,大家有目共睹,美團已邁入收成期,當然近日的疫情對美團的旅遊業務有相當影響,但相信半年後,業務將逐漸復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