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準定位才能展翅翱翔
24/04/2020
7836
收藏
分享
找準定位才能展翅翱翔
找準定位才能展翅翱翔

澳門開埠四百多年,一直都是西方文化與中華文化融匯交流的地方,雖然明清時期的貨運貿易功能後來被香港所取代,但回歸祖國後被賦予了世界旅遊休閒中心、中國與葡語國家商貿合作服務平台的重要定位。如此重要的角色在肩,澳門勢必要著力完善對外的海陸空交通,其中航空業可謂是未來疫後幫助復甦、開源引流的重要一環。

澳門國際機場設計建造於上世紀90年代,當初設計客運量僅為每年600萬人次,後來經過2015年的擴建工程,總體接待能力提升到每年780萬人次。然而,隨著2003年內地開放港澳個人遊(又稱自由行)後,本澳接待旅客連年突破記錄,空路旅客亦都水漲船高。2019年,澳門機場客運量超過960萬人次,創下歷年客流量新高,航班量超過7.7萬架次,同比上升達18%。

如此「超出預算」的客流量,無疑為機場營運帶來不少壓力,擴建增容迫在眉睫。當局2018年就機場南面擴建工程招標、2021年下半年完工,預計新增17,000平方米面積和39條登機橋,但亦只是擴容至每年1,000萬人次。至於目前正在編制方案、進行環評的填海擴建計劃,可以將客運量拓展至每年1,500萬人次,但初步方案亦要2021年才完成,再向中央政府上報填海申請,可謂遠在天邊。

擴建一途前路未知,然而融合發展可能另闢蹊徑。民航局昨日正式放出了將氹仔客運碼頭部分設施改建為機場輔助候機樓的詳細計劃,每年可處理150萬至200萬人次旅客,既紓緩原本緊繃的機場運作狀況,又可以合理利用氹仔碼頭剩餘空間,實為雙贏之策,應盡早規劃落實。

除了承載力問題,當局亦要思考未來澳門航空業如何定位。由於鄰近已有香港、深圳、廣州等大型國際機場,珠海機場亦於2018年突破千萬客流量,澳門機場需找準機遇(例如區域公務機服務)才能有突破發展。

雖然現時疫情令機場空空如也,但逆境只是暫時,隨著疫情過後特區政府大力投放資源復甦旅遊業,可預見屆時機場亦將恢復榮景,現時在淡靜境況下做足準備,總好過日後「打天才波」。

檢舉
檢舉類型:
具體描述:
提交
取消
評論
發佈

力報會員可享用評論功能

註冊 / 登錄

查看更多評論
收藏
分享

相關新聞

推薦新聞

找不到相關內容

七日預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