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F:今年經濟增長差過大蕭條

下半年疫情好轉將迎復蘇
16/04/2020
24052
收藏
分享
下半年疫情好轉將迎復蘇
下半年疫情好轉將迎復蘇
下半年疫情好轉將迎復蘇
下半年疫情好轉將迎復蘇

IMF預測,世界可能會經歷上世紀30年代大蕭條以來最為嚴重的經濟衰退。左圖為1932年大蕭條時期,人們在華盛頓郊區營地排隊領取免費食物,右圖為今年新冠病毒大流行期間,美國賓州大匹茲堡社區居民駕車排長龍,領取食物銀行派發的免費食物。(美聯社圖片)

隨著疫情在全球擴散,確診個案突破200萬例,死亡人數達12.6萬。(美聯社圖片)

由於新冠肺炎病毒大流行,全世界經濟活動絕大部分因為抗疫而停擺,無可避免陷入毀滅性衰退。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預測,2020年全球GDP將萎縮3%,衰退程度遠超2008年國際金融危機引發的經濟下滑,為1929年經濟大蕭條以來最嚴重的全球經濟衰退。在最理想的情況下,全球GDP兩年內可能會累計損失90,000億美元,多過德國和日本的GDP總和。雖然2021年全球GDP可能反彈至5.8%的成長率,但撰寫報告的多位作者也承認,目前疫情瞬息萬變,仍存在「極大的不確定性」。

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14日發布最新《世界經濟展望報告》,基於全球多數國家疫情將在今年第二季度達到峰值、下半年消退的情景、商業停業和其他遏制措施逐步取消的假設,預計2020年全球經濟將收縮3%,是從1980年IMF開始預測全球經濟成長率以來,最糟糕的一次。

在今年1月,IMF曾預測2020年全球經濟將增長3.3%,僅三個月,預測就大幅下調6.3個百分點。IMF首席經濟學家戈皮納特(Gita Gopinath)在一份聲明中表示,在最理想的情況下,「全球2020年至2021年的GDP,可能累計損失約90,000億美元,此一規模比日本和德國總合GDP還來得大。」她分析稱,各國抗疫造成的「大封鎖」,很可能會成為上世紀30年代全球經濟大蕭條以來,最嚴重的經濟衰退,甚至比2008至2009年全球金融危機時的情況糟糕得多。

IMF:平息疫情才能救經濟

針對疫情對各國經濟影響的問題,報告預計,今年發達經濟體經濟將收縮6.1%,新興市場和發展中經濟體經濟將收縮1%,當中美國經濟在2020年將收縮5.9%;歐元區經濟將收縮7.5%;日本經濟將收縮5.2%。中國和印度,則是主要經濟體之中少數仍有增長的國家,今年經濟增長分別為1.2%和1.9%。報告認為,由於中國疫情在第一季達峰值,經濟活動逐步恢復,預計今年經濟仍能增長1.2%,明年經濟則大幅升至9.2%。

報告認為,若疫情獲得控制,經濟能再度運作,則2021年應可見到5.8%的反彈。不過,IMF也指出,這次經濟衰退,只有疫情平息才是特效藥,而且如果明年再出現疫情,全球經濟可能連續兩年負增長。

戈皮納特表示,疫情的持續時間和經濟影響仍存在顯著不確定性,同時許多國家還面臨公共衛生危機、金融危機等多重危機,多邊合作對於控制疫情蔓延和支持全球經濟復甦至關重要。

《紐時》:全球經濟或陷長期衰退

《紐約時報》發表評論文章,悲觀預測全球經濟可能陷入長期衰退,指由於各國政府為遏制疫情而對商業活動加強限制,加上對病毒的恐懼重新定義了公共空間的概念,即使疫情受控,人們也可能繼續保持社交距離,不太願意擠進人頭攢動的餐館和音樂廳,這將阻礙消費者主導的經濟增長,經濟低迷可能維持到明年,甚至之後。

文章稱,投資者樂觀認為,經濟衰退痛苦而短暫,今年就將迎來強勁復甦,一旦病毒得到控制,生活便恢復正常,人們將重返辦公室和購物中心,飛機滿載推遲度假的家庭,工廠恢復生產,完成積壓的訂單。但現實是,在疫苗問世之前,對抗疫情導致的大規模失業已令使社會付出代價,企業大規模破產可能令工業處於虛弱狀態,並使投資和創新枯竭。

消費習慣或因疫情長期改變

文章指出,作為世界上最大的經濟體,美國有數以百萬計的人正在申請失業救濟,富裕家庭也正面對退休儲蓄大幅減少的現實。倫敦投資研究公司TS Lombard的首席經濟學家查爾斯.杜馬斯(Charles Dumas)認為,受疫情影響,人們的某些行為模式將會改變,「即使不是永遠,也會維持很長一段時間」。

若家庭持續焦慮並厭惡風險,就會傾向於節儉行事。鑑於消費者支出約佔全球經濟活動的三分二,如果人們持續不願花錢,經濟擴張將極其有限。

檢舉
檢舉類型:
具體描述:
提交
取消
評論
發佈

力報會員可享用評論功能

註冊 / 登錄

查看更多評論
收藏
分享

相關新聞

推薦新聞

找不到相關內容

七日預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