財政局局長容光亮(左)表示,僱員補助金不需要受惠人士主動申請。(梁雄業攝)
特區政府向合資格本地僱員發放15,000元補助金。(新聞局圖片)
經濟財政司司長李偉農
特區政府第二倫經濟援助方案公布,涉及金額136億元,將對本地僱員發放合共15,000元補助金,惠及26萬名打工仔。(新華社圖片)
特區政府昨(8)日推出第二輪經濟援助措施,公布100億元抗疫援助專項基金安排,由六大援助計劃組成,包括對本地合資格僱員一次性發放三個月每月5,000元、合共15,000元補助金;對自由職業者、企業的援助款項;提供自由職業者銀行貸款利息補貼;為本地失業人士提供「帶津培訓」,以及第二輪5,000元的電子消費券補貼等。
經濟財政司司長辦公室顧問尉東君昨日在新型冠狀病毒感染應變協調中心例行新聞發布會上表示,第二輪援助計劃將投入合共136億元,兩輪援助計劃金額合計相當於澳門去年本地生產總值的12%,將惠及僱員、企業、從事自由職業者和居民等不同層面。
經濟財政司司長李偉農在新聞發布會上介紹,抗疫基金首項計劃為僱員援助計劃,具體以2019年本澳居民每月工作收入中位數20,000元的25%計算,合資格的本地僱員將一次性獲發三個月援助款項,每月5,000元,合計15,000元,預計惠及全澳26萬本地僱員。計劃的主要對象為2018年職業稅退稅金額在20,000元以下的「打工仔」,期望能夠讓打工仔的生活得到一定的保障。有關計劃涉及金額39億元。
李偉農解釋,受惠對象不包括2018年職業稅退稅金額在20,000元以上的高收入人士及公共行政人員。2018年度職業稅獲退稅20,000元以上的人士,即月薪約60,000元、年薪72萬元的高收入人士,全澳約有15,000人;公共行政人員則有約34,696人。他稱,有關安排是聽取社會意見後的決定。
以納稅資料審核 不需主動申請
財政局局長容光亮補充,有關援助基金發放的程序,政府會盡量採取便民的方式或手續作出處理,援助計劃不需要受惠人士作出申請,政府會以納稅人於2020年3月31日報稅的資料來作為審核的基礎,容光亮指出,財政局已具備上述的資料。
容光亮解釋,政府會利用官方資料,設定一個「切割期限」,即為今年年3月31日,以此為界限期,作為員工受僱、企業聘請人員數量規模等的基礎,從而審批每一間企業,以及受僱人士或自僱人士的援助資格,經當局處理後,便會把資料送交澳門基金會進行援助發放。
經濟財政司司長辦公室顧問尉東君指出,有關計劃目前正與立法會溝通,估計本月中旬會作出提案,爭取4月底以緊急提案通過補充預算,爭取5月向居民、企業發放有關款項。
計劃不含外僱 本地居民優先
對於外僱未有包含在本次援助計劃內,李偉農解釋,澳門居民面對的困難是前所未有的,政府必須解決問題。百億的援助基金首要優先考慮照顧澳門的居民。在企業援助方面,當局會盡量作出援助,支援解決一些租金問題,但與此同時,也希望僱主在受惠之時也要多關顧僱員。
他強調,政府對是否援助外僱的問題進行深思,因為外僱也是澳門的主要勞動力,在這段困難時刻他們為配合特區政府的防疫工作付出了不少。但政府不得不根據現有資源條件做出決定,他也感謝外地僱員在疫情期間的付出,指相關的職介公司已開展一些安撫的工作,希望僱主在優先照顅本地僱員的前提下對外僱作出一些關顧。
把錢用在最需要的點上
李偉農指,第二輪經援措施兼顧普惠性及針對性,在居民、僱員、企業及自由職業者等方面,作出較全面的照顧及支援。涵蓋對象比前更廣泛,覆蓋更多中低收入者。在資源投放方面,經深入評估社會最新情況後,也更具針對性。
特區政府務求盡量照顧民生各方面,把錢用在最需要的點上,達致「保就業、穩經濟、顧民生」的目標。同時,由於時間上的迫切性,在措施實施安排方面有所規範,請大家予以理解。他稱,只要全澳居民同心同德,在政府提供支援的基礎上,堅持信心、團結及自強,會把困難逐步克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