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家正在研究新冠病毒。
深圳國家感染性疾病臨床醫學研究中心、南方科技大學第二附屬醫院(深圳市第三人民醫院)與南方科技大學冷凍電鏡中心等聯合組成的研究團隊,據報近日從臨床新冠肺炎病例獲取生物樣本,首次使用冷凍電子顯微鏡觀察到新冠病毒經滅活後的真實形貌,為新冠病毒的識別、鑑定和臨床相關研究提供重要的超微影像基礎。
據報道,自去年12月新冠肺炎爆發以來,上述聯合研究團隊便啟動對新冠病毒感染肺炎以及新冠病毒分離、培養、鑑定及結構解析等系統性研究分析。今年1月27日,團隊從一名新冠患者肺泡灌洗液中分離出病毒株,並迅速完成基因組測序和鑑定,及時向全球流感信息共用平台(GISAID註冊編號:EPI_ISL_406594)註冊共用信息,把其命名為「BetaCoV/Shenzhen/SZTH-003/2020」的新冠毒株。隨後進一步完善實驗室病毒擴增、純化及滅活技術,綜合應用間接免疫螢光法(IFA)、酶聯免疫吸附試驗(ELISA)、和基因組序列與譜系分析多種方案核實和確認滅活的新冠病毒。南方科技大學冷凍電子顯微鏡中心的專家,其後利用冷凍電子顯微鏡分析技術,首次觀察到真實的新冠病毒經滅活後的形貌,並且捕捉到該病毒侵染宿主細胞中的一個重要中間狀態。這是科研工作者首次在冷凍電子顯微鏡下觀察到新冠病毒全病毒的真實形貌。據悉,今次成果已於周四(5日)發布在生物領域最大的預印本發行服務BioRxiv上。
報道又指,團隊現正進一步揭示新冠病毒超微結構、病毒侵染人類宿主細胞的特性、與新冠肺炎臨床預後關係。
注:冷凍電子顯微鏡(簡稱:冷凍電鏡)是一種可以觀察被快速凍結到負196度「活」的蛋白、病毒等生物樣本的電子顯微鏡。它能避免常溫電子顯微鏡對生物樣品的脫水、染色等破壞作用,最大限度地保持生物樣品生理狀態下的真實形貌,近年來被快速應用於病毒鑑定與疾病診斷、藥物開發、精準醫療、腦科學研究、新材料、新農業、海洋生物等眾多學科。(編輯:盧妙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