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滲透法與冷戰的山麓
20/01/2020
17995
收藏
分享
反滲透法與冷戰的山麓
反滲透法與冷戰的山麓

台灣四年一度的大選落幕,民進黨蔡英文以817萬票的史上最高得票紀錄成功連任,敗選的國民黨固然有諸多問題需要檢討,勝選的民進黨卻也沒有太多歡喜的空間。台灣「立法院」趕在去年12月31日通過的《反滲透法》,在蔡英文勝選後正式簽署公布,這部法律較之今次選舉,影響台灣、兩岸乃至中美關係更深。許多分析指出,台灣通過《反滲透法》,來自美國的要求。

《反滲透法》針對的是對台灣懷有敵意的境外組織,對其捐贈政治獻金、助選站台、遊說、妨害集會遊行及妨害選舉等行為進行管制。與美國1938年通過的《外國代理人登記法》及澳洲去年通過的《外國影響力透明度計劃法》是異曲同工。若以相似的法律效力及防範對象來看,美國、英國、加拿大、紐西蘭、澳洲與德國都有相似的立法,除德國之外,其他五國均是「五眼聯盟」成員。

台灣在選前爆發了王立強事件與向心事件,澳洲傳媒的爆料在當中產生關鍵的影響力,台灣當局也在澳洲媒體報道的隔日拘捕向心,透露出台澳雙方有某種程度上的默契。

假如台灣希望與「五眼聯盟」共享情報,《反滲透法》就是先決條件,尤其被指與北京關係密切的吳斯懷將進入「立法院」,美國也必須透過《反滲透法》阻止軍事科技與機密外流。另外,台灣與港澳一樣都加入了反洗錢組織「艾格蒙聯盟」,《反滲透法》所建立的防護網,能夠讓美國與台灣更進一步合作,掌握更多金流資料。

蘋果CEO庫克曾在2018年警告,當今世界的「資訊」已經被「武器化」,未來「資工混合體」(Data industrial complex)將成為比「軍工混合體」(Military Industrial Complex)更顯著的主導力量。

然而對民進黨來說,沒有人比他們更清楚《反滲透法》的危害,因為民進黨孕育於台灣「白色恐怖」的年代。《反滲透法》的出現,源自美國抗中的需求。美國前國務卿基辛格去年11月在歐洲創新經濟論壇上表示,美國和中國正處在「冷戰的山麓」,指中美貿易談判只是政治談判的開始。但美國自己也清楚這要付出甚麼代價,如1917 年通過的《聯邦間諜法》曾拘捕上萬人,1950 年代的麥卡錫主義曾令卓別靈、愛因斯坦等大批無辜人士受迫害,均在人民心中留下了傷痕。

雖然中美首階段貿易協議已經簽署完成,但局面不會有所改變。基辛格認為,中美雙方將不可避免進入關於政治的協商談判中,因為兩個國家體量如此巨大,「註定在世界各地得罪彼此」。民進黨的選擇,令台灣向美國再靠近一步,也讓台灣深陷華府與北京角力的漩渦中。

檢舉
檢舉類型:
具體描述:
提交
取消
評論
發佈

力報會員可享用評論功能

註冊 / 登錄

查看更多評論
收藏
分享

相關新聞

推薦新聞

找不到相關內容

七日預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