持續優化 民生建設

建設公屋 改善公交 共享幸福 美好生活
12/12/2019
22190
收藏
分享

慶祝澳門特區成立20周年系列專題——改善民生 優化建設

港珠澳大橋於通車後,來澳旅客進一步增加,政府優化口岸設施,提升通關便利。 (資料圖片)

特區政府著力解決市民居住問題,大力建設公共房屋。 (資料圖片)

政府推動公交優先,改善交通服務,為居民出行提供便利。(資料圖片)

特區政府建設澳門成安全韌性城市,加強民防,設置避險中心,保障市民安全。 (資料圖片)

輕軌氹仔線本月正式通車,為居民和旅客提供出行新選擇。(新聞局圖片)

澳門特區自成立以來,政府一直秉持發展經濟改善民生理念施政,建立社會保障體系,除訂立教育,醫療,人才培養等長效機制外,同樣關注房屋,交通,城市安全等事項,過去20年,特區政府加強基礎建設不遺餘力,持續優化民生建設,建立一個韌性城市,為居民謀求福祉,讓居民共享幸福美好生活,所取得成就,有目共睹。

房屋及交通是本澳兩大重要民生事項。為解決市民居住問題,特區政府一直不遺餘力,但澳門本身土地資源貧乏,當局為了長遠發展,提出增闢土地計劃,於2006年提出在澳門半島南面及東北面及氹仔北面共五個區域發展新城區,計劃涉及面積730公頃土地,當中398公頃需要填海,預計可容納11至12萬人口,供澳門未來年發展。特區政府隨後向中央政府申請填海造地, 2009年獲中央批覆同意特區填海造地約350公頃,政府積極有序開展新城填海區的規劃和填海工作截至今年9月,已完成填海面積合共約257.18公頃。在新城規劃和建設方面,當局在新城A區整體規劃的基礎上進一步做好分區規劃,有序編制A區公共房屋及配套設施的規劃條件圖草案,在2018年底己啟動A區共六個地段的公共房屋及社會設施的設計招標工作;同時加快新城各區建設,包括A區和E1區的設計及建造工程、B區政法區的設計以及C區和D區的工程。新城A區計劃興建28,000個公共房屋單位,規劃已上日程,其中3,011個經屋單位正接受申請。

另一方面,特區政府修訂《土地法》,政府又啟動批地宣告失效法律程序,積極處理閒置土地,對批給土地25年仍未完成利用,依法宣布土地批給失效,收回土地主要用於興建公共房屋。至今年9月,根據《土地法》宣告批給失效土地合共有77幅,涉及面積674,827平方米。至今年9月,特區政府土地儲備共有297,782平方米,會優先考慮興建公屋,逐步解決市民居住問題。

社屋為主 經屋為輔

自回歸以來,特區政府一直高度重視居民的住屋需求,建設住屋長效機制,全力落實「居有其所,安居樂業」的施政目標,一直奉行「社屋為主、經屋為輔」,為落實相關政策,著力加強制度建設,於2010年設立公共房屋事務委員會,並於2011年頒布《經濟房屋法》,進一步完善公共資源的運用,協助有實際需要居民解決居住問題,2015年修訂《經濟房屋法》,把「先審查後抽籤制度」改為「先抽籤後審查制度」,加快行政審查流程,為配合需要,加快經屋申請程式,政府正再修訂《經濟房屋法》,建議優化申請程序,由分組排序制度改為評分排序。

在社會房屋方面,當局今年修訂《社會房屋法》,確立社屋恆常申請制度,照顧經濟條件較薄弱群體居住需要。

經過十年默默耕耘,在公共房屋建設上成績可觀,至2018年,已建成經屋單位37,212個,比2009年的24,558個增加52%。社會房屋單位方面,現有單位 14,269 個,比2009年的5,954個增加倍。現時在建單位 2,868 個。

改善公共交通服務

宜行是宜居城市建設重要一環,特區政府一直致力推進現代化的宜居城市建設,促進交通出行便捷,鼓勵澳門居民多用巴士出行,通過推出不同的政策和措施,推動「公交優先」,通過不同手段改善巴士服務品質,針對澳門道路特點,在交通安排上盡量突破客觀環境局限,為巴士提供優先通行便利,同時增設公共巴士專道,縮短行車路程,提高巴士運轉率。為適應社會發展需要,巴士數目由2009年的輛增至現時915輛,進一步加強運截能力,目前巴士每日載客量高達60萬人次。

另一方面,政府加快綜合整改現有道路網絡,完善由快速、幹道、一般及接駁四個層級構成的巴士路線網絡,推動道路擴容、整治塞車黑點;又增設步行系統,優化無障礙通行設施等,於澳門半島及氹仔多處先後投入使用自動扶梯系統等;積極設計籌建澳氹第四條跨海大橋,並研究建設澳氹第五條通道,針對港珠澳大橋的啟用,籌建配套道路網絡,解決接駁道路擁擠問題。

除巴士外,的士亦是澳門重要公共交通工具,特別是遊客所依賴,的士司機良莠不齊,服務不佳影響澳門作為世界旅遊休閒中心聲譽,政積極推動的士服務優化,提升的士服務品質;今年6月3日修訂的《輕型出租汽車客運法律制度》生效,將的士服務納回正軌,的士司機違法行為大幅減少逾90%,效果顯著,使的士服務趨於正常。

提升通關便利

澳門是個旅遊城市,每年來澳旅客超過3,000萬人次,每日從本澳各口岸出入境旅客數以十萬計,為應付龐大出入境旅客,特區政府持續優化各口岸設施,配合澳門世界旅遊休閒中心發展,建設宜遊城市。

港珠澳大橋於去年10月通車後,來澳旅客進一步增加,大橋開通不但為澳門經濟、民生、物流等帶來無限機遇,還為三地市民提供了一個便捷交通網絡,澳門市民可以通過港珠澳大橋,搭乘不同跨境交通工具直接往來港澳兩地,為市民出行提供多一個更具彈性選擇,而港珠澳大橋開通後,訪澳的旅客人數激增,今年首九個月已突破3,600萬人次。

建設安全韌性城市

特區政府一直以來將保護市民生命財產安全放在首要位置,在《 2018年財政年度施政報告》中提出編制《澳門特別行政區防災減災十年規劃(2019 - 2028年)》,以「共建安全韌性城市,同享幸福美好生活」為願景,以建設國際先進的宜居、宜業、宜行、宜遊、宜樂城市為目標,以保障居民和公眾生命財產安全為根本,選出基礎設施防災減災、應急管理體系、風險管理與監測預警等重點領域,有序開展防災減災工作。

輕軌氹仔線正式通車 澳門公共交通進入新時代

輕軌系統是澳門公共交通建設一大亮點,經過十多年規劃、修訂、興建,今年終見成果,輕軌氹仔線首班載客列車,於本月日下午3時33分開出,澳門公共交通進入軌道時代,為澳門集體運輸系統揭開新一頁。澳門整體陸路交通政策中明確澳門的公共交通網絡將以輕軌為主軸、巴士和的士為基礎、行人系統為輔助的發展方向。

年,特區政府提出為解決城市交通問題,引入全新集體運輸系統,紓緩交通擠塞問題。輕軌氹仔線開通可以為居民及旅客提供出行新選擇。氹仔線全長9.3公里,共設11個車站,覆蓋氹仔巿中心的主要住宅區、舊城區及旅遊區,並串連本澳海、陸、空三個重要口岸。

輕軌氹仔線落成通車後,政府進行研究輕軌氹仔段與媽閣站的連接,以及開闢新路線連接氹仔與路環,政府亦正與內地商討將澳門輕軌連接至珠海橫琴。

年3月粵澳合作框架協議簽署,確立了橫琴開發、區域合作規劃等重點,同時「 十二五 」規劃明確支持澳門打造成「 世界旅遊休閒中心 」。隨著自《 粵港澳大灣區發展規劃綱要 》今年2月頒布以來區域融合進一步深化發展,區域跨界交通將成為推動區域可持續發展重要一環。

檢舉
檢舉類型:
具體描述:
提交
取消
評論
發佈

力報會員可享用評論功能

註冊 / 登錄

查看更多評論
收藏
分享

推薦新聞

找不到相關內容

七日預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