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較前一段時間,大市昨日表現顯得風平浪靜。恒指收報20,706點,升211點或1%;滬指收報3,016點,微跌不足1點。內地銀行體系繼續受到關注,中銀監指出,內銀不良貸款率突破2%,需加緊防範資產泡沫可能破滅的風險。但相關言論並非對內銀股造成壓力,交行(03328)、建行 (00939)升2.1%及1.6%;中行(03988)、工行(01398)亦小升1%及0.2%。
內地銀行不良貸款率持續上升,何時見頂仍然難算。(互聯網圖片)
昨日於北京舉行一個銀行業論壇,基本上集合了所有內地銀行的領導層。於論壇中,中銀監表示,中國正面臨貨幣過快擴張的問題,未來一段時間不良風險仍會持續上升,業界須謹防資產泡沬引發的一系列風險,尤其是與地方債及通脹等範疇。中銀監指出,載至5月底,全國銀行業金融機構不良貸款餘額已大大超過人民幣20,000億元,不良貸款率突破2%至2.15%。
此外,人行代表則指,中國的高槓桿率已成為國際市場普遍擔心的問題,目前中國企業債較高,體現在非金融類企業債佔GDP比重高達160%或以上,即使與國際水平相比仍算甚高。人行亦特別提到,過往很多信貸都是有政府擔保的剛性兌付,雖仍有風險,但無出現問題,然而利率市場化意味著必然打破剛性兌付,金融風險亦可能隨之上升。
外圍風波不斷,今年以來全球20大銀行市值已蒸發4,650億美元。(互聯網圖片)
三大行看好轉型發展機遇
相對監管當局,內銀業界看法顯得樂觀。工行前董事長姜建清表示,中國曾被認為是金融不太發達的國家,但經過十多年努力,從過去曾被認為「技術上」經已破產的銀行業,實現了歷史性的轉變;中行董事長田國立認為,內銀正面對30年未有的三大機遇,包括中國對外開放的新格局、「一帶一路」,以及人民幣國際化等,稱未來五年仍是銀行轉型發展的機遇期。交行董事長牛錫明則提出,內銀轉型必須始終堅持服務實體經濟,銀行不能「自娛自樂」,認為中國實體經濟仍有很大的發展空間。
平安銀行:不良率見頂言之尚早
與上述三大國有銀行相比,平安銀行邵平的說法顯得略帶警號。他認為現時判斷中國經濟觸底及不良率見頂可能為時尚早;稱鑑於全球日益複雜的經濟金融形勢,金融危機可能再一次慢慢展開;他指出,中國經濟進行「L」形發展階段,對銀行家來說可算是焦慮時期,最為嚴重的是,銀行新增信貸面臨「資產荒」,原來風險較小的國企債、地方擔保信用債,亦開始爆發風險,新增銀行缺乏安全區,令銀行腹背受敵。
全球大銀行市值蒸發四分一
銀行業危機問題非單單中國獨有,據《華爾行日報》報道,全球包括滙豐(00005)、渣打(02888)、花旗、摩根大通,以至工行等20大銀行,自2016年初以來,已蒸發約四分一市值,這些銀行的合計市值損失達4,650億美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