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社會發展,畜牧業早已經遠離現代都市人的生活,很多人每天食用雞牛豬羊等肉類,但就可能從未親身接觸過這些動物。在前日早上,一隻從青洲屠房中掙脫逃生、然後在青洲一帶遊盪的碩大活牛,其視頻片段在短短時間內便於網絡上瘋傳,有網民直呼「牛牛可愛」,亦有人關注其被捉回之後的命運、更為其起名為「麥cow 」,希望當局可將牛隻放生。
在各方公眾的殷切關注下,市政署管委會主席戴祖義當日下午亦迅速作出回應,表示市政署將會尋找適當地方飼養牛隻,並且盡量利用現有土地資源,讓牛隻可以與市民互動。當局這一「溫情之舉」,獲得市民認同,可謂是從善如流,同時亦可以成為宣揚愛護動物、進行生命教育的好機會。
說到這一點,其實澳門早有先例——大名鼎鼎的黑熊BoBo。上世紀80年代,當時的澳葡政府在一間食肆中拯救出一隻年幼的小黑熊,將其命名為BoBo,並安置在二龍喉公園內,直到2018年老邁病逝。這30多年來,BoBo作為澳門人的老朋友,與很多人共同成長、深受愛戴,而它與澳門這一段緣分也成為佳話。
有人認為,一個地方的文明程度,可以從對待動物的態度上反映出來。由於現代商業資本發達、大規模化的養殖業盛行,以往「田園牧歌」式的畜牧業,相當一部分已經被密集的工廠式養殖場取代。人們在超市就可以買到一盒盒包裝精美的肉類製品,但殊不知其背後的生產養殖過程,往往充滿了動物的痛苦。過量的消費需求,到頭來反而可能危害了人類自身——各種抗生素濫用、違規添加劑和生長激素,以及肥胖和心血管疾病等可以為證。
說回到澳門這一隻幸運的「牛牛」,如果不是牠掙脫逃出,大家可能都不會意識到,血淋淋的屠宰場面每天就發生在我們身邊。當日已經有網民指出,我們看到該牛隻走在街頭的畫面,從而不忍心牠隨後被捕捉宰殺,但屠房內其他難逃一劫的牛隻呢?其實宣揚愛護動物意識,並不是要所有人立刻轉為素食,而是在吃肉的同時,要意識到動物正在受苦、從而懂得有所節制。善待動物,就是善待人類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