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濟騰飛 收入漸豐

GDP20年間增長八倍 注重多元 持續發展
06/12/2019
22648
收藏
分享

慶祝澳門特區成立20周年系列專題——祖國支持 揚帆遠航

2002 年博彩業市場的開放,也帶動了本地旅遊的發展,吸引了很多旅客來澳門觀光。(CFP 圖片)

博彩業的市場化,也為整體經濟注入活力,創造大量就業職位。 (CFP 圖片)

經濟騰飛,澳門失業率近年長期維持於2%左右。(資料圖片)

行政長官崔世安(中)見證經濟財政司司長梁維特(右)和國家商務部副部長王炳南(左)代表雙方簽署《關於修訂〈CEPA服務貿易協議〉的協議》放寬澳門准入內地市場。(新聞局圖片)

經濟財政司司長梁維特和國家商務部副部長王炳南在澳門共同主持內地與澳門經貿合作委員會第二次會議。 (新聞局圖片)

除了適當調控博彩業發展規模外,特區政府將經濟重心轉向促進經濟適度多元化發展,致力打造區域性商貿服務平台和世界旅遊休閒中心。 (CFP 圖片)

澳門大學博彩研究所所長馮家超。 (資料圖片)

回歸祖國20年來,澳門把握國家發展戰略,利用中央惠澳政策,積極配合國家所需、發揮澳門所長,發掘多元經濟增長點,回歸三年後,澳門經濟發展開始「井噴式」增長。本地生產總值從1999年519億澳門元增加到2018年的4,447億澳門元;人均本地生產總值則由1999年的11萬3,000澳門元增至2018年的67萬澳門元,實質增幅158%。失業率則從1999年末高於6%下降至近年低於2%,產出、就業、物價三大宏觀指標均顯示本地區經濟發展亮麗的成績。

澳門回歸祖國初期,經濟疲弱,社會各界殷切希望澳門盡快一洗疲態, 重振雄風。但1999年時的澳門經濟,整體發展方向非常不確定,困難重重。當年澳門整體經濟受亞洲金融風暴、內部需求、固定資產投資和公共消費的制約,澳門特區政府首要工作是發展經濟,改善民生。首任行政長官何厚鏵在《2001年財政年度施政報告》中,明確提出「以旅遊博彩業為龍頭」的產業政策,特區政府把「加強博彩業監管機制,提高經營管理水平」作為施政綱領之一。

2001年 8月 31日,被視為是澳門開放賭權邁進法制化新里程,立法會通過《娛樂場幸運博彩經營法律制度》,為澳門開放賭權提供法律依據。

2001年11月,澳門特區政府在舊博彩合約到期之際,開始賭牌競投招標。2002年2月競投開標,澳門政府通過公開競投,發放三個博彩尅牌照,博彩牌照經過三次轉批給,賭牌數目擴展到六個。伴隨著博彩旅遊業日趨興旺,澳門經濟發展進入新時代,迅速吸引大量外資湧入,大規模投資酒店和娛樂場設施,引入先進的管理經驗和技術,擴大博彩業市場規模,為澳門整體經濟注入活力,創造大量就業職位,推動各行業發展。

旅遊板塊飛速發展

2003年「沙士」肆虐,打擊港澳經濟,國家為支持港澳經濟發展,2003年7月28日起推出港澳個人遊(俗稱自由行),大批內地旅客來澳旅遊觀光,種種政策效應疊加,使本澳經濟在幾年間呈「井噴式」發展。旅遊業、酒店業、餐飲業、零售業無一不受惠。根據統計局數據,2002年澳門入境旅客人數為1,153.08萬人次,到2007年已增至2,699.3萬人次,五年間增加1.34倍。隨著訪澳旅客不斷增加,酒店入住率大幅上升,零售業也取得較大發展,根據統計局數字,2006年零售業銷售額首次突破100億元大關,達106.6億澳門元,至2008年全年零售業銷售總額更達到189.9億元。會展業也逐步發展。

博彩旅遊業迅速發展,失業率逐年下降,從2002 年的6.3% 下降至2007 年的3.1%,且逐年下降,近年徘徊在1.8% 左右,達到充分就業狀態。就業率不斷提升,工作收入也在不斷增加,總體就業人口月工作收入中位數從2002 年4,672 澳門元上升到2019 年第三季17,000 澳門元。

回歸祖國後,在國家大力支持下,澳門經濟騰飛,經濟數據亮麗,政府居安思危,意識到經濟結構過於單一,會讓微型經濟體的澳門蘊藏極大風險,所以除了適當調控博彩業發展規模外,亦開始向促進經濟適度多元化發展。同時間,中央政府推出連串惠澳政策,協助澳門經濟發展。

兩地經貿合作全面發展

另一方面,我國2001年12月11日正式加入世界貿易組織,為符合世界貿易組織規則;逐步減少或取消雙方之間實質上所有貨物貿易關稅和非關稅壁壘;逐步實現服務貿易自由化,減少或取消雙方之間實質上所有歧視性措施;促進貿易投資便利化,內地與澳門於2003年10月簽署《內地與澳門關於建立更緊密經貿關係的安排》(CEPA),通過減少市場壁壘及政府管制等措施,加強港澳地區與中國大陸的經濟貿易聯繫,幫助兩地走出因為亞洲金融危機和沙士事件而引起的經濟景氣低迷。隨著個人遊及CEPA的實施,澳門經濟發展再進入飛速發展。

今年11月20日,財政司司長梁維特和國家商務部副部長王炳南代表雙方簽署修訂《關於修訂〈CEPA服務貿易協議〉的協議》,進一步放寬准入內地市場門檻,同時推進粵港澳大灣區率先實施的特別開放措施。國家商務部副部長王炳南在會上表示,澳門回歸20年來兩地經貿合作全面發展,經貿交流日益密切,在貿易、投資、工程合作等成績斐然。2018年內地與澳門貿易額31.6億美元,較回歸前增長3.3倍;實際使用澳資12.8億美元,較回歸前增長3.1倍;內地在澳承包工程完成營業額25.1 億美元,較回歸前增長20.3 倍。

20年彈指一揮間,回歸20年,在「一國兩制」優勢下,澳門經濟發展迅速,特區政府的財政盈餘逐年增加,澳門社會保障體系、住屋、醫療、教育、人才培養等民生長效機制不斷完善,也讓澳門社會福祉得到實實在在的提升。澳門站在歷史新起點,將迎來前所未有的歷史機遇,繼續揚帆遠航。

馮家超:回歸後帶來劃時代變化 背靠祖國 澳門已走出自己的路

澳門大學博彩研究所所長馮家超接受本報採訪時表示,眾所周知,澳門回歸前的經濟支柱產業是出口加工、旅遊博彩、房地產及金融業。回歸時,澳葡政府留下約27億澳門元予澳門特區政府,這筆錢僅僅足夠政府存活三個月,在這樣的背景下,究竟澳門可以做些什麼?

馮家超稱,回歸後澳門選擇旅遊博彩業提振經濟就須做好兩件事,第一是如何在「一國兩制」下說服中央放心讓澳門法律上適度開放博彩業。2000 年是澳門回歸一周年,時任國家主席江澤民來澳,公開說過旅遊博彩業是澳門的特色,尤其是博彩業要保持和繼續發展。在國家支持下,澳門旅遊博彩業發展迅速。

2004年金沙娛樂場開幕,引進全新營運模式。2007年威尼斯人開幕,帶來綜合度假村概念,改變了澳門許多不同的營運模式,亦產生較大效應。由2011年至今,八年期間澳大一直持續進行訪澳旅客調查,根據數據顯示,愈來愈多旅客選擇澳門為第一個目的地,亦是唯一目的地。此外,港澳同遊的關聯度正不斷萎縮,更多旅客選擇獨立來澳。

馮家超總結,這代表澳門有獨特的競爭力,已經走出自己的路。澳門旅遊博彩業最大的機遇是背靠祖國,因為澳門所在的地方在中國,近距離交通覆蓋基本是內地北面省份,所以澳門未來旅客重要核心力仍是來自內地。

檢舉
檢舉類型:
具體描述:
提交
取消
評論
發佈

力報會員可享用評論功能

註冊 / 登錄

查看更多評論
收藏
分享

推薦新聞

找不到相關內容

七日預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