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9 年12 月20 日晚上,澳門市民在街頭慶祝回歸祖國。 (CFP 圖片)
1987年4月13日下午,中葡兩國政府關於澳門問題的《中葡聯合聲明》在北京人民大會堂正式簽署。 (互聯網圖片)
1999年12月20日零時,中葡兩國政府在澳門文化中心舉行政權交接儀式,中國正式恢復對澳門行使主權,澳門回歸祖國。 (互聯網圖片)
首任澳門行政長官何厚鏵(左)在時任國務院總理朱鎔基(右)監誓下宣誓就職。(互聯網圖片)
2003年,內地開放自由行,為本地旅遊業及經濟發展注入活力與動力。 (CFP圖片)
澳門國際知名度在回歸20年間不斷上升。(資料圖片)
特區政府前政策研究室主任、澳門經濟學會會長劉本立
1999年12月20日零時,中葡兩國在文化中心花園館隆重舉行澳門政權交接儀式,當五星紅旗在澳門的夜空高高飄揚的那一刻,離散400多年的遊子—澳門,終於回到祖國的懷抱。由於澳葡政府的「夕陽心理」、不作為,加之1997年亞洲金融危機衝擊,澳門回歸之前,經濟已連續四年下跌,庫房空虛、治安不靖,失業率高企,回歸後一切百廢待興。
經過20年的砥礪前行,在中央政府的大力扶持下,澳門經濟實現躍進式發展,為民生發展提供重要的物質基礎,開啟了發展的黃金時代,20年間,澳門由一座小城,變身成世界旅遊休閒中心。
在20年前的12月20日零時,時任國家主席江澤民,在澳門政權交接儀式上正式宣告中國對澳門恢復行使主權,中華人民共和國國旗和澳門特別行政區區旗於零時零分零秒徐徐上升,象徵政權移交儀式順利完成。
20日凌晨1時30分在澳門綜藝館,在時任國務院總理朱鎔基的監誓下,首任澳門特別行政區行政長官何厚鏵與新政府成員先後宣誓就職,澳門特別行政區政府正式成立。
治安情況逆轉 社會和平穩定
回歸後的澳門百廢待興,特別當時的社會治安問題可謂是燙手山芋。因回歸前,澳門黑社會活動比較猖獗,縱火、綁架、殺人、火拼層出不窮,發展到後期,甚至出現槍殺政府官員、在澳督府附近引爆炸彈等事件。但澳門回歸之後一年,在政府的強勢管治下,社會治安狀況在短期內有了根本性好轉,兇殺和縱火案件分別減少了72%和40%,嚴重刑事案件的案發率逐年下降,破案率則大大提高,尤其是重大案件的破案率和破案速度,有效打擊澳門黑幫的囂張氣焰。2003年底,國家公安部領導對澳門社會治安考察後認為,「澳門是世界最安全的地方之一」。治安日趨良好,社會和平穩定,為經濟發展奠定基礎。
人均GDP 全球第二 僅次盧森堡
回歸前的澳門經濟連續四年負增長,庫房空虛,澳門回歸後財政儲備僅27億澳門元,政府每年的公共開支已需100億元,發展本地經濟,成為政府解決問題的重中之重。
政府抓住博彩業開放和中國內地加入世界貿易組織的機遇,克服經濟發展的內外困難,促進經濟結構調整和轉型,提升經濟綜合競爭力,力爭實現維持經濟復甦勢頭、失業率有所降低、營商環境進一步完善的目標,為本澳逐步發展成為現代化、綜合性旅遊博彩和商貿服務城市奠定基礎。
在中央政府支持,特區政府和社會各界的共同努力下,澳門經濟騰飛,人均本地生產總值由1999 年的11 萬澳門元,提升至2018 年的67 萬澳門元,增長近五倍。按照世界銀行2017 年的統計數字,澳門人均本地生產總值在全球排名第二,僅次於盧森堡。
高就業率 低失業率
經濟的多年持續發展,帶來了澳門的高就業率、低失業率和居民收入水平的不斷提高。失業率由1999年的6.4%,降至2019年第三季的1.8%,近年一直維持在這一低水平,處於「充分就業」狀態。月工資收入中位數由1999年的4,890澳門元,增至2019 年第三季的17,000 澳門元。
澳門的經濟騰飛同時為建立財政儲備提供了條件。為增強澳門經濟的可持續發展能力,澳門特區於2012年建立了財政儲備制度。截至2019年第三季,澳門特區財政儲備達5,735億澳門元,其中,基本儲備及超額儲備分別為1,488億及4,245億澳門元;截至2019年9月底,澳門特區的外匯儲備初步統計為1,710億澳門元。
發展民生 推行15年義務教育
澳門經濟發展所累積的財富為澳門改善民生、推進各項社會事業全面進步提供了重要的物質基礎。從2007年開始,澳門已經推行了從幼兒園到高中的15年義務教育;澳門初級衛生保障體系提供了覆蓋面廣泛的免費醫療,被世界衛生組織評為「太平洋地區典範」;澳門的人均壽命也是全世界名列前茅,人均預期壽命達到84歲,僅次於香港的84.2歲,與日本並列世界第二。
建設「世界旅遊休閒中心」
澳門的國際知名度在20年間不斷上升,繼「澳門歷史城區」於2005年獲聯合國教科文組織(UNESCO)列入《世界遺產名錄》,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秘書長博科娃於2017年11月1日凌晨宣布,中國澳門正式獲評定為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創意城市網絡(UCCN)美食範疇的新成員城市。澳門獲添世界認可的新美譽,成為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創意城市美食之都」。肩負新的身份為澳門帶來更多發展機會,不單可藉此推廣本地獨特的美食文化,更可促進旅遊業的可持續發展,推動澳門朝著建設「世界旅遊休閒中心」的目標邁進。
過去20年間,澳門成為成功落實「一國兩制」方針政策的「熱土」,為「一國兩制」實踐提供澳門經驗,在新的歷史節點上,澳門始終堅持「一國」之本,充分發揮「兩制」之利,不斷提升綜合實力,從而實現澳門穩定繁榮。
劉本立:國家為後盾 毋懼外圍經濟起伏
澳門回歸祖國後,經歷20載歲月,期間在政治、經濟和民生方面均經歷巨大轉變。面對未來,澳門要如何展開嶄新一頁,特區政府前政策研究室主任、澳門經濟學會會長劉本立強調,澳門社會要思考如何更好堅持「一國」之本,善用「兩制」之利,做好「一帶一路」實踐,積極主動融入國家發展大局,為國家改革開放創新合作提供新思路、新方向。
本地生產總值年均增長11.9%
劉本立接受本報訪問時表示,澳門自回歸以來,本地生產總值年均增長達到11.9%, 2018年澳門本地生產總值為4,403億澳門元,與回歸前相比增長了8.5倍。雖然其發展過程中時有起伏,包括2003年遇上「SARS 」一疫,期間本地經濟蕭條,適時內地開放自由行,扭轉了經濟頹勢。
2014年至2016年間, 本澳賭收進入調整期,經濟出現負增長。劉本立稱,雖然澳門經濟難免受到外圍經濟波動而有所影響,但本地失業率在回歸後一直維持低水平,從回歸前一度高達6.7%,到現時長期保持在2%以下。
即使今年澳門面對經濟負增長的不利因素,政府在財政儲備充足下亦可採取手段,運用財政槓桿增加公共開支,擴大基建投資,有利穩定澳門經濟。
經濟發展成果與民共享
在龐大財政儲備的支撑下,劉本立指,近年數據顯示特區政府將近60%財政開支用於改善民生,例如是提供15年免費教育、發放現金分享、養老金,降低稅項等等。特區政府嚴格遵守《基本法》量入為出、平衡預算的原則,明確財政盈餘分配,以保證落實六大長效機制,包括社會保障體系、房屋、醫療、教育、人才培養及防災減災長效機制。
2016年,國家「十三五」規劃中明確支持澳門打造成「一中心、一平台」,即「世界旅遊休閒中心」和建設「中國與葡語國家商貿合作服務平台」的發展定位。
劉本立認為,「一中心、一平台、一基地」的建議是相互結合,讓澳門在國家發展中扮演重要角色,發揮重要作用。除了鞏固原有的行業,澳門亦會積極發展會展業、中醫藥、文化創意產業,亦準備加大資源投入科技創新發展。特區政府通過政策傾斜,資助措施,開發人力資源,推動新興行業與博彩業連接,形成更寬的產業鏈。
近年政府發展非博彩元素,積極推展澳門經濟適度多元發展,劉本立認為已有一定成效;新興行業的生產總值亦呈上升趨勢,經濟橫向多元發展取得成效。但現時博彩業在澳門行業整體當中仍佔相當大的比重,特區政府在實行經濟適度多元方面仍然有發展空間。
未來續發揮「一國兩制」優勢
劉本立又稱,要保持澳門特區長期繁榮穩定,繼續落實「一國兩制」方針對澳門而言是重要制度保障,「一國兩制」是澳門擁有的最大優勢;參與國家改革開放則是供澳門發揮的最大舞台,澳門在參與「一帶一路」建設中,要更積極主動,謀求自身發展,發揮應有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