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家主席習近平曾在會見第五任行政長官候任人賀一誠時指出,澳門回歸20年來的發展,向世界展示了澳門特色的「一國兩制」能夠成功實踐,也證明了「一國兩制」是完全行得通、辦得到而且得人心的。事實上,要能行得通、辦得到,首要條件是得人心。澳門特區人民與祖國內地能夠共享同樣的價值觀、同樣的目標,才能夠發揮「一國兩制」真正的核心精神,也是為甚麼「一國兩制」在澳門,能夠成為「制度的優勢」的原因。
「一國兩制」如何得人心?從澳門回歸20年來的發展可以看出端倪。
20年前,澳門宏觀經濟環境惡劣,經濟連續四年負增長,本地生產總值只有492 億元,回歸初期澳葡政府留給特區政府的財政儲備只有27億多元,巧婦難為無米之炊,20年前的澳門正面對有史以來社會經濟最低谷的時期。
回歸後,澳門在中央政府的支持下開放博彩業,釋放了澳門博彩業的優勢與潛在動能,並在2003 年開放內地居民赴澳門自由行, 為澳門經濟注入源頭活水。此外,《內地與澳門關於建立更緊密經貿關係的安排》(CEPA)、深化泛珠三角區域合作都令澳門各行各業得以穩定發展。
至2018 年, 澳門GDP 從492 億元增長至4,403 億元, 人均GDP 從14,000 美元增長到82,600 美元。在澳門,65歲以上長者每月有養老金、每年有敬老金、現金分享,加上公積金與養老補貼,每月平均都有6,000 元以上收入,生活水平不斷提高,社會福利事業充分發展。祖國內地的支持,每位澳門居民都能親身體會。
因此「一國兩制」對於澳門來說,代表持續不斷的發展機遇。
20年來澳門人把握了,成長了,實踐了,未來也將更加深化、持續。
除了中央的政策支持,特區政府也以堅持廣泛團結、深化國家主權的政策體現「一國兩制」,將維護國家主權、安全、發展利益和保持特區長期繁榮穩定有機結合。2009 年2月,根據澳門《基本法》第23條制定的《維護國家安全法》,使得維護國家安全有了法律保障; 2006 年,特區政府修訂《非高等教育制度綱要法》,將「愛國愛澳」、培養對國家和澳門的責任感確定為教育總目標;2016 年,特區政府攜手澳門基金會推出「千人計劃」,至今已有超過3,000 名青少年到內地學習交流,進一步增強了愛國意識; 2018 年,澳門各級學校實現升掛國旗全覆蓋,今年更配合《國歌法》出台修改原有法律,將國歌納入中小學教育,讓國旗、國徽與國歌更加深入人心。
如果說過去20年時間澳門用來扭轉劣勢、改善民生,那麼面向未來,澳門還將發揮更重要的作用。今年出台的《粵港澳大灣區發展規劃綱要》將澳門納入大灣區四大中心城市之一,與香港、廣州及深圳並列,作為區域發展的核心引擎,澳門「一中心、一平台、一基地」的發展定位也被明確列入國家重大發展戰略,成為指導方針。小市民能有大思維,小城市也能有大貢獻,澳門的發展與祖國內地的發展息息相關,把握自身機遇、發揮自身潛力,「一國兩制」必將行穩致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