過去多年,澳門社會因地少人多、產業單一等自身原因,面臨不少發展障礙。雖然人均GDP 排名世界前列,但居民幸福感卻未能同步。住房、交通等重要民生訴求一直存在,政府政策方面一直未能充分回應。雖然日前重開經屋申請總算兌現政府承諾,惟交通政策的多處空白仍尚待填補。
經屋申請近日重開,共提供新城A區3,011個經屋單位,包括760個一房廳、998個兩房廳及1,253個三房廳單位。距離上次重開經屋申請已有六年之久,雖然是在今屆政府任期末推出,數量上也由原計劃的4,000個减少至3,011個,且經屋落成時間、售價等仍待公布,居民上樓更不知何時,但「遲到好過沒到」。
臨急臨忙趕著交卷的豈止住房方面,交通政策也是多處白卷。輕軌氹仔線計劃年底通車,運輸工務司早在9月就曾表示,輕軌氹仔線營運準備進度順利,預計10月或11月剪綵啟用,短期內會與票價詳情一同公布。在本月時又指目前沒有確實時間,但一定會回歸20周年紀念日前啟用,然而至今仍無進一步消息公布,包括票價、巴士接駁方案等諸多準備工作進度也俱屬未知數。
本澳路網混亂,步行環境有待改善,政府一方面控制車輛數量,鼓勵公交出行,一方面卻又呈現出一盤散沙般的交通布局。在市民眼中,便民交通規劃部署「遙不可及」,提倡的公交政策總是「一拖再拖」,另一邊則削減私家車和電單車泊位,令原本民生區內捉襟見肘的車位數量更加緊張,違例停車造成另一種「亂象」。
公共巴士方面,暫且不論巴士班次、路線規劃等服務問題,政府在兩間巴士公司的合同續期問題上對社會守口如瓶,巴士合同臨近到期卻再次因磋商新合同未有共識再短期續約,個中細節著實令人好奇。
政府2010年公布為期十年的《澳門陸路整體交通運輸政策》, 以「公交優先」為核心,構建以輕軌為主幹、巴士及的士為基礎、步行系統為輔助的綠色交通系統。十年時間白駒過隙,時至今日,有關部門仍表示現階段難以界定輕軌與巴士在公交中的比重,顯示有關政策已經不合時宜,需要檢討及更新,相信要留待下屆政府解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