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政長官崔世安十年施政回顧——教育篇
特區政府實施15年免費教育,確保了所有適齡學生的就學機會。
政府加大教育資源投入,為提高全澳人才質素提供保障。
近年本澳高等教育不斷發展,同時持續增加內地高校招收澳門保送生名額。
特區政府努力下,本澳高等院校的教學水平不斷提高,獲得國際認可。
當局優化教育系統的發展及政策制度,保障教學人員的薪酬待遇及其在職和退休保障,從而優化教育系統發展。
行政長官崔世安十年任期將於下月19 日完美完成,在本月12 日舉行的記者會上,他總結特區政府過去十年工作。回顧過去十年,第三及第四屆特區政府在行政長官崔世安領導下,為澳門發展貢獻心力,推動澳門經濟適度多元發展、聚焦改善民生,推展教育興澳、人才建澳,扶助青年創新創業,加強防災減災能力,確保市民生命財產安全,訂立《維護國家安全法》法案,履行憲制責任,維護國家安全。
行政長官崔世安在任期間克盡厥職,獲得中央和市民認同,本報由今天起一連十日,回顧行政長官崔世安為澳門所做的大量工作,為澳門未來發展奠下的基石。
教育篇
行政長官崔世安一直重視教育,強調「教育興澳」施政理念,過去十年,特區政府將「教育興澳」作為重要的政策方向,高度重視人才培養,投放於教育預算逐年增加,提高教育質量,同時完善各項法律法規,鞏固15年免費教育。特區政府不斷投入大量的資源,令本澳人才茁壯成長。
行政長官崔世安貫徹落實「教育興澳」、「人才建澳」的施政理念,致力推動人才培育工作,積極完善非高等教育的相關制度及措施,制定了《非高等教育制度綱要法》、《非高等教育私立學校教學人員制度框架》(下稱《私框》)等重要教育法律法規;並因應對規劃教育政策的重視,特區政府頒布了《澳門非高等教育發展十年規劃(2011-2020年)》,多年來引領非高等教育有序發展,取得一定進展及成果。
其中,於2012年頒布實施的《私框》從法律層面思考和保障了私立學校教學人員的薪酬待遇及其在職和退休保障,建立教學人員的職程制度,引導學校合理運用公帑,加強教學人員的各項福利,從而優化教育系統發展。
頒布並實施教育《十年規劃》
特區政府於2009年制定非高等教育未來發展的《十年規劃》,基本思路是通過發展高品質的教育,培養優秀人才,並提升居民的整體素質和競爭能力,以配合澳門經濟和社會等各方面長遠發展需要。《十年規劃》為澳門過去十年非高等教育發展確定了基本政策方向,包括優先發展教育、以提高品質為核心任務、促進教育公平、優化教育的各組成部分、發展多元的學校系統。相應的重要措施包括加大教育投入、完善免費教育和義務教育、培養有能力面向未來的學生、建設專業精湛的師資隊伍、加快小班制的實施、優化課程與教學改革、強化教育品質保障、積極發展持續教育、擴大教育開放和區域合作。
《十年規劃》成為第三及第四屆特區政府非高等教育領域施政的根本指針,近年得到有效實施,取得明顯進展。
自特區政府貫徹落實2006年頒布的《非高等教育制度綱要法》後,澳門成為大中華區第一個提供15年免費教育的地區。此後,特區政府從制度方面建立起恆常性的教育投入機制,分別頒布了《免費教育津貼制度》及《學費津貼制度》,保障了本澳學生公平接受教育的權利,並確保了特區政府對學校的資源投放。同時頒布了《教育發展基金制度》,透過無償資助及優惠信貸,支援和推動在非高等教育領域內展開各類具發展性的教育計劃和活動,進一步推動教育的發展。
公共教育開支逐年增加
本澳教育資源投入多年來一直保持正增長的水平,顯示了特區政府在公共財政預算中優先考慮非高等教育的發展。以免費教育津貼為例,自回歸以來,津貼金額每年持續增加,至2017/2018學年,總津貼金額已達24.3億元。參考聯合國教科文組織於2015年通過的《仁川宣言》中各國教育投入的國際指標:按照國際或地區基準之生產總值4%至6%或總公共開支的15%至20%作為教育資源投放。2014年至2017年,澳門公共教育開支佔政府總公共開支約14%至15%,基本達到了《仁川宣言》中教育經費支出的建議。
「藍天工程」裙樓學校「重見天日」
為優化教學環境,努力創造更多條件,讓所有適齡學童都有接受高品質非高等教育的機會,特區政府於2015年宣布「藍天工程」計劃,透過短期、中期及長期規劃,逐步處理涉及14所正規教育學校的15處裙樓校舍。為推進「藍天工程」計劃,教青局積極與各校的辦學實體及學校代表磋商,尋求共識,以學生福祉為最優先考慮,盡早確定處理方案。
目前,全澳15間裙樓學校已全部落實與教局簽署意向書,通過原校擴建校舍、批出逸園狗場教育用地和新城A 區教育用地等方案解決裙樓校舍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