園區分為兩個飼養區,前端飼養區展示兔子、天竺鼠和刺蝟等可愛小動物,後面飼養區則展示淡水龜和陸龜。 (馮達輝攝)
團體可預約導賞員專門講解小動物的習性與保育訊息。(市政署圖片)
市政署於石排灣郊野公園土地暨自然博物館旁設置「爬蟲動物區」。 (市政署圖片)
「爬蟲動物區」展示部分動物為《CITES 》附錄所列物種。(市政署圖片)
市政署技術輔導員張汝成表示, 園區今年8月起對外營運,已有幾百人參觀,反應都很正面。(馮達輝攝)
若說澳門的動物園,一般人或會想起石排灣郊野公園的大熊貓、金絲猴等特色動物,然而教育展示無分種類,重點能讓社會關注愛護動物。最近備受家長歡迎的二龍喉公園「可愛動物區」中的動物,包括天竺鼠、兔子、刺蝟、烏龜等經常會聽到但卻鮮有機會接觸的動物,藉著參觀令小朋友明白保育動物的重要訊息。
「澳門以往較少讓學生及小朋友接觸小動物,今次可以近距離觀察,讓小朋友認識小動物的形態特徵和生活習慣,從而帶出愛護動物、保護環境和珍惜自然資源的訊息,是很好的學習機會。」市政署技術輔導員張汝成介紹今次新設的「可愛動物區」,園區分為兩個飼養區,第一個飼養區以展示可愛小動物為主,包括兔子、天竺鼠和刺蝟,第二個飼養區主要展示龜類,包括淡水龜和陸龜。「其中天竺鼠較活潑,體形較小亦能靠近一點,常逗得小朋友歡笑;兔子雖較害羞會躲起來,可愛的身影亦受小朋友愛戴。」目前園區共開放兩種觀賞模式,週二至週六為團體預約時段,週日則為公眾參觀時段,讓不同人士都能夠使用園區設備,「由於動物細小膽怯,園區亦難以容納大量市民參觀,所以每周只有一天開放予公眾,團體時段則有導賞員專門講解小動物的習性與保育訊息。園區今年8月起正式對外營運,遊客和團體預約有一千多人參觀,當中最受學校及社團歡迎,收到的反應都非常正面。」
小朋友有機會餵養動物
縱然有導賞員從旁講解分享,張汝成指小朋友亦要遵守園區規則,如禁止區內飲食、禁止用閃光燈拍攝、禁止喧嘩讓動物受驚等,大家一同善用園區才能有效發展,「當然很多小朋友都想近距離接觸小動物,團體參觀時導賞員現場會按實際情況派發餵飼用的小草,讓小朋友一嘗飼養的樂趣,建立正確愛護動物的觀念。」小朋友看過動物園後,或會要求父母亦購買一兩隻回家飼養,故張汝成表示藉著參觀園區,希望小朋友明白,「照顧動物不但要考慮時間、耐性,更是一生一世的承諾,不能隨便棄養,這也是每次導賞最想帶出的訊息。」「可愛動物區」逢周一不開放,團體預約參觀時段為周二至周六,每日有兩個時段,分別為09:30 至11:30,以及14:30 至16:00,參觀章程和報名表格可於澳門大熊貓網和自然網下載。
周日為開放參觀時段,由14:30起至16:00,每人每次參觀時間為30分鐘,園內人數上限為30人,若超出上限需於區外排隊等候。
「石排灣爬蟲動物區」展瀕危動物
另外,市政署亦於石排灣郊野公園土地暨自然博物館旁設置「爬蟲動物區」,區內設10個展箱,展出包括澳門政府截獲的非法走私入境的動物,部分動物更為《瀕危野生動植物種國際貿易公約》附錄所列物種。區內展出包括豹紋守宮、睫角守宮、墨西哥刺尾鬣蜥、球蟒和紅尾蚺。
未來市政署將計劃擴大「爬蟲動物區」,為展區的動物提供更舒適的飼養環境,引導大眾認識爬蟲動物鮮為人知的一面。開放時間為周二至周日10:00 至17:00,逢周一不對外開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