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府計劃在氹仔體育路與學院路交界,現址為羽毛球場的地段興建1,000個社屋單位備受爭議,早前亦宣布氹仔收回偉龍馬路的五幅土地會優先興建公屋。電台時事節目「澳門論壇」昨日探討政府興建公屋及選址問題,出席嘉賓均認為,政府應盡快推出整體房屋規劃,而非「先起樓後規劃」。
至於偉龍馬路五幅地(即「御海·南灣」)本來是豪宅用地,當提出興建公屋的建議後,引起地產界嘩然,有嘉賓建議,其實可將這「燙手山芋」改為公開競投,額外收入可用作公屋周邊的配套設施,一舉多得。
偉龍馬路「御海·南灣」用作興建公屋的建議,引起坊間甚大爭議。 (劉凱輝攝)
出席論壇的城規會委員胡祖杰批評,政府的房屋政策朝令夕改,令購買私樓的市民有損失,建議政府在興建房屋前先做好整體規劃,避免造成「我買咗你先話喺隔離起個污水處理廠!如果市民一早知但都照買,就係自己問題」。
除了空氣污染,「御海·南灣」還緊靠機場,噪音問題亦不同忽視。 (劉凱輝攝)
厭惡性設施不利民居
胡祖杰指出,偉龍馬路周邊有很多基建和物流設施,將來又要興建第四條跨海通道,對該區交通發展會有阻滯,附近又有焚化爐等厭惡性設施,對面又是機場有飛機升降,「對市民嘅生活係咪會有影響呢?」
焚化爐靠近「御海·南灣」,有學者認為不利民居。 (劉凱輝攝)
公開競投賺多筆
他又建議,偉龍馬路五幅遠離市區的土地可作公開競投,將有關收入專款專用,專門用於發展公共房屋的相關配套,並利用公私營合作的發展模式,減少公共行政程序緩慢的問題,加快興建公屋。
離島社區服務諮詢委員會副召集人阮若華表示,不反對偉龍馬路興建公屋,但氹仔體育路與學院路交界的一幅土地,應該保留作相關體育項目和青少年活動空間,增加區內的功能配套。他又提到,離島區至今仍未有政府綜合大樓非常不便,希望政府除了興建公屋,亦多考慮周邊的配套設施。
又起又唔起,停滯不前
三十行動聯盟會長高岸峰指,不要因為興建公屋就會令該區變差,若注重周邊的配套設施,相信反而會令該區的環境有所改善。他認為,政府應該要向社會清楚交代公屋規劃的詳細情況,而非每次有土地資源進行討論時,就說不如建其他設施會更好,「又話起又唔起,咁樣永遠都停滯不前」。
議員施家倫認為,政府應了解整體社會對公屋的需求,並在大量到期土地收回前先做好規劃。他又提到,缺乏配套設施不應該成為不建公屋的理由。「內地很多好荒涼的地方都能夠可以打造成為城市,最重要係政府的規劃和決心的問題。」
多位發言嘉賓均不滿政府「先起樓後規劃」的做法。 (梁佩茵攝)
可以「兩條腿走路」
施家倫又稱,政府現時正陸續收回閒置土地,司法訴訟無可避免,不過,政府明明可以「兩條腿走路」,邊處理訴訟,邊做公屋規劃,卻堅持要待完成訴訟後才開始規劃,拖延了興建公屋的進度。
由於政府政策遭城規會委員日前連番炮轟,加上昨日論壇又「踩多一腳」,首先出來替政府「降溫」的是體育局局長潘永權,他昨日稱,已向工務部門提出要求,希望將來興建社屋時,應包括原有的體育設施,例如羽毛球場和籃球場等,以及提供不少於現有的停車位數量。
公私合營減冗長程序
城規會委員胡祖杰受訪時表示,澳葡政府時期會與私人承建商合作興建房屋,根據合約,一部分會撥入私人賣買,一部分則用作公屋用途,但由於現時公屋需求量大,政府只公開招標發展商興建,建成的樓宇將全部用作公屋用途。他提到,現時政府工作量大,行政程序多,私人承建商的行政程序較政府的快,可考慮利用公私營合作模式建公屋,減刪相關的行政程序。
他又認為,政府應加快審批公屋申請程序,了解相關的合資格人數,方便作整體公屋規劃,讓市民了解每年可提供的公屋數量,「依家啲人係好慌張,唔知你幾時有(公屋),咪一開就申請!」變相令市民在無需要情況下也一窩蜂去申請,未能反映實際真正需要公屋的情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