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視共享經濟創新
01/11/2019
22388
收藏
分享
正視共享經濟創新
正視共享經濟創新

共享經濟這一新興產業近年來在內地經歷了大起大落,共享汽車、單車、行動電源等產品服務就像是經過大浪淘沙,從被無數資本追逐的「風口」,回歸到穩扎穩打的理性經營模式。由於社會環境和經濟模式有別,共享經濟仿佛從未進入澳門。有意見認為本澳地方狹窄、商業模式既定,不適合發展共享產業,這話或許有理,但在未來多個新城區相繼建設、智慧城市發展方興未艾的時候,或許可以借鑑共享經濟的思維,對本地發展有所裨益。

共享經濟這個在國外興起的概念,原本是指眾人將自己擁有的閒置資產,例如汽車、房間等短時間出租給他人,從而達到資源有效利用。

而共享經濟傳入國內後,逐漸發展成為重資產的商品短時租賃模式,在共享單車的「百團大戰」中,多間公司雖然被指「燒錢」,但無可否認解決了廣大群眾短途交通出行需要,而且認識並接受了共享經濟。

然而, 在這小小的「澳門街」, 共享經濟未能引起關注,是「不被需要」,還是「未被發掘」?在2017 年度構建「智慧城市」專項資助計劃中,有獲批資助的項目就是研發共享電單車租賃平台方案。初看上去,在幾乎「人手一台」電單車的澳門,要推行共享電單車似乎是天方夜譚,但根據開發團隊市場調研,逾30% 電單車駕駛者願意放棄私人電單車,轉而使用共享電單車解決出行需要。

在研發團隊看來,共享電單車可以有助解決車位不足難題。每輛私人電單車可以發揮作用的時間,往往就只有「打工仔」從家中駕駛前往工作地點、以及放工回家的路上,而其餘多數時間則是停泊在車位裡「空等」。如果可以引入一定數量的共享電單車作短時租賃,在分配合理、流轉率高的情況下,無疑可以方便更多市民出行、減少總體機動車數量。該團隊已研發定點租車、還車技術,以及透過智能終端監控共享電單車健康情況,實現透過大數據分析調配車輛。

要推行共享電單車落地固然是困難重重,但這個項目只是作為一個例子,顯示出未來新城發展中科技創新仍然大有可為,有關當局在進行規劃研究時不妨加以考慮。

檢舉
檢舉類型:
具體描述:
提交
取消
評論
發佈

力報會員可享用評論功能

註冊 / 登錄

查看更多評論
收藏
分享

推薦新聞

找不到相關內容

七日預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