拉登與巴格達迪的差別
28/10/2019
22864
收藏
分享
拉登與巴格達迪的差別
拉登與巴格達迪的差別

「有件大事發生了」, 當地時間26日晚間,美國總統特朗普在推特上這樣宣布。根據美國《新聞周刊》的報道,極端組織「伊斯蘭國」(IS)首領巴格達迪在敘利亞西北部身亡,據傳他在美軍的一次突襲中,引爆身上的炸彈自殺。由於有關他的生死一直以來始終是個謎,假如真的以自爆方式結束生命,要確認死者身份相對困難,但特朗普遵循拉登模式高調宣布,想必美方是有所本。

美國前後兩任總統,均在任內以「重大發布」形式宣布擊殺恐怖組織首腦,對自身的形象及美軍的威望都有極大的加分效果,可是從中東局勢及全球聖戰的視角而言,拉登的死並未終結阿蓋達組織的發展,反而促成恐怖組織在全球各地的開枝散葉,令美國乃至全世界從未走出恐襲的陰影,阿蓋達組織列解又合併、合併又重組,極端主義始終陰魂不散。

不過,巴格達迪的死,或許有所不同。

21世紀恐怖主義的興起,與全球化資源分配不平等以及民族國家民主經濟的失敗有關,大批移居歐洲的阿拉伯第二代、第三代始終無法突破宗教文化的種種壁壘,亦無法享受移居國經濟發展的成果,催生出追尋自我身份的渴望及對伊斯蘭大同世界的嚮往。這種渴望與嚮往,衍生出極端主義的底蘊。

巴格達迪自封是「伊斯蘭國」的哈里發,哈里發指的是先知穆罕默德去世後伊斯蘭政權的元首,是伊斯蘭世界政治、宗教的最高領袖。這種哈里發制度的前提,是所有穆斯林能夠超越自己的種族、國家、文化和社群的分歧,成為一個統一的伊斯蘭大同世界的一分子。巴格達迪建立「伊斯蘭國」,自封哈里發,為極端伊斯蘭傳統重建了一個重心,性質便與阿蓋達組織作為一個「恐怖組織」有所區別。巴格達迪宣稱要建立的,是一個超越國家邊界、統領所有穆斯林的政治實體。這也是為甚麼「伊斯蘭國」全盛時期能夠吸引全球穆斯林極端分子的原因。

巴格達迪創造的軍事神話,是支撑他哈里發地位的魅力來源,在拉登逝世後的三年後,巴格達迪在伊拉克、敘利亞如入無人之境,以1,000 聖戰士擊敗三萬伊政府軍,實際佔領大片領土與油田,給了許多極端分子建國的希望,即使巴格達迪死後IS能夠推選出新的哈里發,也很難複製巴格達迪的威望。

巴格達迪之死代表的是極端分子心中「先知繼承者」之死,打破的是極端分子建立哈里發國的夢想,也令IS降格為純粹的「恐怖組織」,魅力將會大打折扣。

IS可能面臨分裂,但這並不代表全球面對的恐襲威脅會有所減少,如同拉登之死激起了巴格達迪,文明衝突的矛盾不解,他的繼承者終究會出現。

檢舉
檢舉類型:
具體描述:
提交
取消
評論
發佈

力報會員可享用評論功能

註冊 / 登錄

查看更多評論
收藏
分享

相關新聞

推薦新聞

找不到相關內容

七日預報